夜交藤,中藥名。為蓼科植物何首烏Fallopiamultiflora(Thunb.)Harald.的藤莖或帶葉的藤莖。分布于華東、中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養心安神,祛風,通絡之功效。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肌膚麻木,風濕痹痛,風疹瘙癢。
中文名稱
夜交藤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平。歸心、肝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養心安神,祛風,通絡。主治 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肌膚麻木,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藥理作用1、鎮靜催眠作用。
2、降脂作用。
相關論述1、《綱目》:“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
2、《本草再新》:“補中氣,行經絡,通血脈,治勞傷。”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復方夜交藤片:用于神經衰弱,頭昏失眠。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藥膳食療:
安眠甜湯:
功效:具有開胃益脾、補充元氣、養血的功效,適合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者飲用。
原材料:夜交藤6g,酸棗仁6g。小麥60g,荔枝肉10g,大棗8顆,砂糖適量。
做法:大棗去核,夜交藤切碎,與酸棗仁裝入紗布袋中,然后將紗布袋與大棗、小麥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的水煮沸后,轉小火續煮30分鐘左右。然后,將紗布袋及小麥撈出,最后再放入荔枝肉、砂糖,略煮一下即可。
用法:隨意飲用。砂糖的量可根據個人口味決定,但不宜放太多。
相關配伍1、治虛煩失眠多夢:(1)夜交藤30g,水煎服。(2)夜交藤30g,珍珠母30g,丹參9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皮膚瘙癢:夜交藤、蒼耳子各適量,煎水外洗。(《安徽中草藥》)
3、治腋疽:首烏藤、雞屎藤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
4、治痔瘡腫痛:首烏藤、假簍葉、杉木葉各適量。煎水洗患處。(3-4方出自《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割帶葉藤莖,或秋、冬采割藤莖,除去殘葉,捆成把,曬干或烘干。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潤或浸潤,切段,干燥。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藤莖長圓柱形,稍扭曲,長短不一,直徑3-7mm。表面棕紅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顯扭曲的縱皺紋及細小圓形皮孔。節部略膨大,有分枝痕。外皮菲薄,可剝離。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棕紅色,木部淡黃色,導管孔明顯,中央為白色疏松的髓部。氣無,味微苦、澀。以枝條粗壯,均勻,外皮棕紅色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