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中藥名。為硫酸鹽類明礬石族礦物明礬石經加工提煉制成的結晶。外用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內服具有止血止瀉,祛痰開閉的功效。主治疥癬、濕疹瘙癢、瘡瘍、久瀉久痢、吐衄下血、中風痰厥、癲狂癇等。
中文名稱
白礬拉丁文名
Alumen別名
礬石、羽涅、羽澤、理石、白君、明礬、雪礬、云母礬、生礬性味歸經
味澀、酸,性寒;歸肺脾、肝、大腸經毒性
有小毒藥材分類
礦物醫保類型
醫保(白礬)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服止血止瀉,祛痰開閉。
主治主要用于疥癬、濕疹瘙癢、瘡瘍、久瀉久痢、吐衄下血、中風痰厥、癲狂癇等。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吹喉;或調敷;或化水洗漱。生用偏于解毒殺蟲,煅枯用偏于收斂生肌。
不良反應1、大量內服,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岀血性胃炎。其中毒癥狀為:牙齦潰爛口腔、喉頭燒傷,嘔吐,腹瀉及岀血性胃炎。嚴重時,能岀現虛脫,甚至死亡。
2、口服中毒者,可用乳汁洗胃,內服鎂鹽作為抗酸劑;給予阿拉伯膠粉或西黃芪膠粉,以保護消化道,緩和黏膜對毒物的吸收;或靜脈滴入5%葡萄糖生理鹽水200-300ml,補充液體,稀釋毒素。對于虛脫者,可對癥治療。也可服中草藥,如陳皮、半夏、茯苓各9g,甘草6g,白及15g,水煎,早晩服;或地榆炭15g,白及30g,藕節15g,黃連9g,共研為細末,每4小時沖服6g。
3、其預防措施為嚴格控制內服量。
注意事項本品味澀難服,內服不宜過量,易致嘔吐;體虛胃弱者慎服。
化學成分明礬石為堿性硫酸鋁鉀[KAl3(SO4)2(OH)6],其中氧化鉀(K2O)11.4%,氧化鋁(Al2O3)37.0%,三氧化硫(SO3)38.6%,水(H2O)13.0%。白礬為含水硫酸鋁鉀[KAl(SO4)2·12H2O]。
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體外試驗證明明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福氏及志賀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對牛型布氏桿菌、百日咳桿菌及腦膜炎球菌作用次之;高濃度時對人型及牛型結核桿菌也有抑制作用。對變異鏈球菌、產黑素類桿菌、核酸桿菌、產氣莢膜桿菌及其他口腔雜菌等厭氧菌亦有明顯抑制作用,對破傷風桿菌和兼性厭氧菌淋球菌則有中度抑制作用;對羊毛狀小孢子菌和紅色毛癬菌、白色念珠菌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抗陰道滴蟲作用:明礬在體外有明顯抗陰道滴蟲作用。
3、收斂作用:明礬水在體外能使血清立即沉淀,表明有強力凝固蛋白質的作用。臨床利用這一收斂作用以止血、止汗和止瀉等。
毒理作用家兔或狗直腸周圍注射8%明礬注射液2ml/kg,局部產生出血性凝固性壞死,繼而周圍形成膠原纖維瘢痕,造成尿閉,尿失禁,腹瀉,排便困難,肛門、會陰及睪丸陰囊水腫,甚至形成肛周圍組織壞死,直腸瘺管及晚期直腸狹窄。
相關論述1、《本經》: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煉餌服之,輕身不老增年。
2、《別錄》: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3、《日華子》:除風去勞,消痰止渴,暖水臟,治中風失音,疥癬。
4、《本草衍義》:其性卻水,治涏藥多須者,用此意爾?;鹂轂榉郏N嵌甲,牙縫中出血如衄者,貼之亦愈。
5、《本草蒙筌》:禁便瀉,塞齒疼,洗脫肛澀腸,敷膿瘡收水。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中風卒倒,痰壅神昏,配豬牙皂,加強祛痰開閉之功,使吐出痰涎而甦,如《圣濟總錄》稀涏散。
2、治癲癇痰多,突然昏仆,口吐涎沫者,配郁金以豁痰開竅,如《本事方》白金丸。
3、治急喉風痹,痰壅氣塞,呼吸困難,以皂角汁為丸或配僵蠶同用。
4、治痰飲喘嗽,胸膈脹滿,配半夏、香附、生姜汁等燥濕化痰,理氣寬胸之品。
5、治癰疽,疔毒,惡瘡等癥,配黃丹,加強解毒消瘡作用,如《衛生寶鑒》二仙散。
6、治口舌生瘡,枯礬配黃丹或朱砂為末外撒。
7、治齒齦腫痛,配蜂房為散劑煎水含漱。
8、治鼻內熱氣生瘡有膿臭者,用枯礬配生地、苦參煎汁滴鼻,以清熱泄濁;鼻中息肉,不聞香臭,將枯礬粉與面脂和涂,或配硇砂共為細末,點息肉上腐蝕之。
9、治暴發火眼,疼痛不止,可用雞蛋清調枯礬粉搽眼胞處,以清熱止痛,如《審視瑤函》拈痛散。
10、治聤耳流膿,本品與脂為散吹入耳內,解毒斂瘡,如《本事方》紅綿散。
11、治疥瘡瘙癢,常配硫黃、輕粉等藥同用。
12、治一切干濕頑癬,可單用本品米醋調涂,或與石榴皮,或與羊蹄根搗研調涂,可加強殺蟲止癢作用。
13、治老年人虛瀉,久久不止,可配訶黎勒以澀腸止瀉,如《圣惠方)訶黎勒散。
14、治休息痢不止,本品伍用硫黃、硝石溫腎暖脾,導滯,如《圣惠方》白礬丸。
15、治吐血,咯血,便血,崩漏,配五倍子、血余炭、兒茶等收斂止血藥同用以加強療效。
16、治外傷出血,除單用外,或配乳香、松香研末外敷,以收斂止血。
相關配伍1、白礬配青黛:白礬燥濕化痰;青黛涼血解毒。兩藥合用,能清熱、涼血、燥濕。適用于黃疸,多研末沖服。
2、白礬配訶子:白礬收澀燥濕;訶子澀腸斂氣。二藥相配,可增強澀腸止瀉的功效。適用于久瀉、久痢、滑脫。
3、白礬配雄黃:白礬殺蟲解毒、斂瘡;雄黃燥濕解毒。兩藥配伍可,增強斂瘡、殺蟲、解毒的功效。外用適用于濕瘡疥癬、瘙癢、流黃水等。
4、白礬配兒茶:二藥都有收澀祛濕、斂瘡止血的功效,相配則效力更強。適用于吐血、便血,外用可治口舌生瘡、創傷出血。
5、枯礬配延胡索:枯礬收澀燥濕,斂瘡止血;延胡索活血消瘀,行氣止痛,二藥相配,能斂瘡燥濕、制酸止痛。適用于胃潰瘍。
鑒別用藥1、生白礬與枯礬:生白礬擅長解毒殺蟲,消痰,燥濕止癢,用于濕疹,疥癬,癲癇,中風,喉痹;外用可解毒、止癢,用于胬肉,痔瘡,脫肛??莸\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減弱,增強了收澀斂瘡,生肌,止血化腐作用,用于濕疹濕瘡,聤耳流膿,陰癢帶下,久瀉,便血,崩漏,鼻衄,鼻息肉。
2、白礬與膽礬:兩藥名稱相近,均為礦物藥,味酸性寒,有燥濕、祛痰作用,均可外用治療口瘡,惡瘡及癲癇。膽礬兼味辛,有毒,有強烈的涌吐作用,用于風痰壅塞、喉痹、誤食毒物等;又有蝕瘡去腐作用,治療腫毒不破或胬肉疼痛。白礬無毒,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作用,治療瘡瘍疥癬,濕疹瘙癢,疔腫惡瘡,小兒鵝口瘡,黃水瘡,一切癰腫惡瘡,與雄黃合用可治一切蟲毒蛇犬所傷;還可收斂止血止瀉,治療吐衄下血及外傷出血,以及老人久瀉不止,休息痢日久不止;白礬還有清熱消痰之效,可用于治療風痰癇病及痰熱內郁所致之癲狂。
3、硫黃與白礬:二者均味酸,可外用解毒殺蟲止癢,用于疥癬、濕疹、皮膚瘙癢。硫黃性溫,有毒,內服可壯陽通便治療腎火衰微,下元虛冷及虛冷便秘。白礬性寒,可止血止瀉,治療吐衄下血及外傷出血,以及老人久瀉不止,休息痢日久不止;還可清熱消痰,治療風痰癇病及痰熱內郁所致之癲狂。
相關藥品羊癇瘋丸(羊癇瘋藥)、外搽白靈酊、耳炎液、口腔潰瘍散。
相關方劑二味拔毒散(《太平圣惠方》)、白金丸(《本事方》)、玉關丸(《景岳全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將采得的原礦物,打碎,加水溶解,過濾,濾液加熱蒸發濃縮,放冷后析出的結晶體即為本品。
炮制方法1、白礬: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枯礬:取凈白礬小塊或粗粉,置鍋內,用武火加熱至熔化,繼續煅至膨脹松脆,完全干燥,?;穑〕龇艣觯氤杉毞?。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干燥處,防塵。
藥材鑒別
鑒別本品水溶液顯鋁鹽(通則0301)、鉀鹽(通則0301)與硫酸鹽(通則0301)的鑒別反應。
藥材性狀本品呈不規則結晶形塊狀。無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樣光澤。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密縱棱,并附有白色細粉。質硬而脆,易砸碎。氣微,味微甘而極澀。以塊大、無色、透明、無雜質者為佳。
飲片性狀參見藥材性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