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藥,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赤芍Pae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的功效。主治溫毒發斑,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癰腫瘡瘍,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赤芍藥別名
木芍藥、草芍藥、紅芍藥、毛果赤芍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寒;歸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主治1、溫毒發斑,血熱吐衄:本品苦寒入肝經血分,善清瀉肝火,泄血分郁熱而奏涼血,止血之功。
2、目赤腫痛,癰腫瘡瘍:本品苦寒入肝經而清肝火。
3、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打損傷:本品苦寒入肝經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10g;或入丸、散。注意事項 不與藜蘆同用。血虛者慎服。化學成分 本品含芍藥苷、芍藥內酯苷、氧化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芍藥青酮、芍藥新苷、沒食子鞣質、苯甲酸、揮發油、脂肪油、樹脂等。藥理作用 本品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赤芍水提液、赤芍苷、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水煎劑能延長體外血栓形成時間,減輕血栓干重。所含芍藥苷有鎮靜、抗炎止痛作用。芍藥流浸膏、芍藥苷有抗驚厥作用。赤芍、芍藥苷有解痙作用;赤芍對肝細胞DNA的合成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對多種病原微生物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毒理作用赤芍注射液(水提醇沉)小鼠靜脈注射的最大耐受量為50g/kg,貓的最小致死量>186g/kg。赤芍D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4.6g/kg,赤芍C為2.9g/kg,赤芍A為10.8g/kg。芍藥苷的藥理參見“白芍”條。
相關論述1、《本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2、《別錄》:“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3、《日華子》:“治風補勞,主女人一切病并產前后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益氣,天行熱疾,瘟瘴驚狂,婦人血運,及腸風瀉血,痔瘺,發背,瘡疥,頭痛,明目,目赤,胬肉。赤色者多補氣。”
4、《開寶本草》:“別本注云,利小便,下氣。”
5、《滇南本草》:“泄脾火,降氣,行血。退血熱。”
6、《本草要略》:“瀉肝家火。”
7、《綱目》:“止下痢腹痛后重。”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衄血不止:赤芍藥為末,水服二錢匕。(《事林廣記》)
2、治腸風下血:赤芍藥一兩,瓦上燒存性。為末,溫酒調下二錢。(《婦人良方》)
3、治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藥二兩,黃柏二兩(以蜜拌和涂炙令盡,銼)。上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淡漿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圣惠方》赤芍藥散)
4、治肝經不足,受客熱風壅上攻,眼目赤澀,睛疼瞼爛,怕日羞明,夜臥多淚,時行暴赤,兩太陽穴疼,頭旋昏眩,視物不明,漸生翳膜:赤芍藥、當歸(洗、焙)、黃連(去須)。上藥等分,搗羅為細末。每用二錢,極滾湯泡,乘熱熏洗,冷卻再溫洗,一日三五次洗,以瘥為度。(《局方》湯泡散,明睛散)
5、治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瘡:用赤芍藥、當歸、甘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衛生易簡方》)
6、治婦人赤帶下不止:赤芍藥一兩,熟干地黃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普濟方》)
7、治五淋:赤芍藥一兩,檳榔一個(面裹煨)。上為末,每服一錢。水煎,空心服。(《博濟方》)
8、治遺精,白濁:赤芍藥、豬苓各一兩,上用黃蠟二兩,溶汁和藥,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鹽湯下。(《普濟方》)
9、治婦人五心煩熱:赤芍藥、水仙、荷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白滾湯調下。(《衛生易簡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采挖,晾曬至半干時,捆成小捆,曬至足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稍彎曲,長5-40cm,直徑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縱溝及皺紋,并有須根痕及橫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氣微香,味微苦、酸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