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卜,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胡蘿卜Daucus carou L.var.Sativa Hoffm.的根。具有健脾和中,滋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虛食少,體虛乏力,脘腹痛,泄痢,視物昏花,雀目,咳喘,百日咳,咽喉腫痛,麻疹,水痘,癤腫,湯火傷,痔漏。
中文名稱
胡蘿卜別名
黃蘿卜、胡蘆菔、紅蘆菔、丁香蘿卜、金筍、紅蘿卜、傘形棱菜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平;歸脾、肝、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和中,滋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熱解毒。主治脾虛食少,體虛乏力,脘腹痛,泄痢,視物昏花,雀目,咳喘,百日咳,咽喉腫痛,麻疹,水痘,癤腫,湯火傷,痔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120g;或生吃;或搗汁;或煮食。外用:適量,煮熟搗敷;或切片燒熱敷。
注意事項《本草省常》:“宜熟食,多食損肝難消,生食傷胃。”
化學成分根含α-、β-、γ-和δ-胡蘿卜素,番茄經,六氫番茄烴等多種類胡蘿卜素;維生聚B1、B2和花色素。還含糖3%-15%,脂肪油1.1%-0.7%,揮發油0.014%,傘形花內酯等。根中揮發油的含量隨生長而減少,胡蘿卜素含量則隨生長而增多。揮發油中含α-蒎烯,樟婚α-,月桂烯,α-水芹烯,甜沒藥烯等。
藥理作用干胡蘿卜石油醚提取部分,分離出的無定形黃色成分,溶于杏仁油,注射于免或狗均有明顯降血糖作用。
相關論述1、《紹興本草》:“下氣,調利腸胃。”
2、《嶺南草藥志》:“治水痘,百日咳,小兒發熱。”
3、《吉林中草藥》:“清熱解毒,止痛。治痔漏,脫肛,胃痛,腹痛。”
4、《福建藥物志》:“滋肝明目,涼血潤腸。治高血壓,痢疾,毛囊炎。”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藥膳食療:
大米胡蘿卜粥:
功效:寬中下氣、消積導滯。適用于小兒積滯、消化不良等。
原材料:胡蘿卜約250克,大米50克。
做法:將胡蘿卜洗凈、切片,大米淘洗千凈,兩者放入鍋中一起共煮為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服食。
相關配伍1、治胃痛:胡蘿卜50g,麻黃150g。先將胡夢卜用慢火烘焦,與麻黃共研細末。每服3g,日服2次,熱酒沖服。(《吉林中草藥》)
2、治痢疾:胡蘿卜30-60g,冬瓜糖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3、治夜盲癥:羊肝500g,切片,入沸水煮2-3min,撈出;胡蘿卜1-2個,搗汁拌肝片,加調味品,隨意食用。(《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小兒百日咳:紅蘿卜125g,紅棗12枚(連核)。以水3碗煎成1碗,隨意分服。
5、治小兒發熱:紅蘿卜60g。水煎,連服數次。
6、治麻疹:紅蘿卜125g,芫荽90g,荸薺60g。加多量水,久熬成2碗,1d內分服。
7、治水痘:紅蘿卜125g,風栗90g,芫荽90g。煎服。(3-7方出自《嶺南采藥錄》)
8、治臁瘡:胡蘿卜適量,用水煮熟,趁熱搗爛,敷患處。
9、治痔瘡,脫肛:胡蘿卜切片,用慢火燒熱,趁熱敷患處。涼了再換,每回輪換6-7次。(8-9方出自《吉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冬季采挖根部,除去莖葉、須根,洗凈。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