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蓮,中藥名。為爵床科穿心蓮屬植物穿心蓮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的功效。主治外感風熱,溫病初起,肺熱咳喘,肺癰吐膿,咽喉腫痛,濕熱瀉痢,熱淋澀痛,溫疹瘙癢,癰腫瘡毒,蛇蟲咬傷。
中文名稱
穿心蓮拉丁文名
Andrographis Herba別名
春蓮秋柳、一見喜、欖核蓮、苦膽草、金香草、金耳鉤、印度草、苦草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穿心蓮)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
主治1、外感風熱,溫病初起:本品苦寒降泄,清熱解毒,故凡溫熱之邪所引起的病證皆可應用。
2、肺熱咳喘,肺癰吐膿,咽喉腫痛:本品善清肺火,涼血消腫。
3、濕熱瀉痢,熱淋澀痛,濕疹瘙癢:本品苦燥性寒,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痢功效,故凡濕熱諸證均可應用。
4、癰腫瘡毒,蛇蟲咬傷: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涼血消癰,故可用治火熱毒邪諸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6-9g。煎劑易致嘔吐,故多作丸、散、片劑。外用:適量。
不良反應1、穿心蓮及其多種制劑口服較大劑量可致胃腸不適,食欲減退。有報道,穿心蓮片、穿心蓮注射液可引起藥疹、上腹痛、過敏性休克,嚴重者可致死亡。
2、臨床用藥應當注意用量,出現不良反應當及時給予對癥治療。
注意事項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化學成分本品葉含穿心蓮內酯、去氧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穿心蓮烷、穿心蓮酮、穿心蓮甾醇等,根還含多種黃酮類成分。
藥理作用穿心蓮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增強人體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能力;有解熱,抗炎,抗腫瘤,利膽保肝,抗蛇毒及毒蕈堿樣作用;并有終止妊娠等作用。
相關論述1、《江西草藥》:“清熱涼血,消腫止痛。治膽囊炎,支氣管炎,高血壓病,百日咳。”
2、《廣西中草藥》:“止血涼血,拔毒生肌。治肺膿瘍,喉炎,口腔炎,結膜炎。”
3、《廣西本草選編》:“治滴蟲性腸炎。”
4、《安徽中草藥》:"抗癆,降壓。”
5、《青島中草藥手冊》:“利尿解毒。治腎炎,血淋,膀胱炎,尿道炎。”
6、《河北中草藥》:“治結核性胸膜炎,頸淋巴結核,麻疹,濕疹。”
7、《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用于肝炎,鉤端螺旋體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8、《湖北中草藥志》:“主治肺膿瘍,急性腸胃炎,中毒性消化不良,膽囊炎,腸傷寒,急性盆腔炎,麻疹。”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發熱頭痛,可單用,如穿心蓮片(《中國藥典》);亦常與金銀花、連翹、薄荷等同用。
2、治肺熱咳嗽氣喘,與黃芩、桑白皮、地骨皮合用;治肺癰咳吐膿痰,與魚腥草、桔梗、冬瓜仁等藥同用;治咽喉腫痛,與玄參、牛蒡子、板藍根等藥同用。
3、治胃腸濕熱,腹痛泄瀉,下痢膿血者,可單用,或與苦參、木香等同用;治膀胱濕熱,小便淋瀝澀痛,多與車前子、白茅根、黃柏等藥合用;治濕疹瘙癢,可以本品為末,甘油調涂患處。亦可用于濕熱黃疸,濕熱帶下等證。
4、治熱毒壅聚,癰腫瘡毒者,可單用或配金銀花、野菊花、蚤休等同用,并用鮮品搗爛外敷;若治蛇蟲咬傷者,可與墨旱蓮同用。
鑒別用藥1、蒲公英與穿心蓮:兩者均味苦性寒,歸胃與膀胱經,功能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治癰腫瘡毒、肺癰吐膿、咽喉腫痛、熱淋澀痛。然蒲公英味甘、主入肝經,消癰散結力勝,主治內外熱毒瘡癰諸證,兼能通經下乳,又為乳癰良藥;還有清肝明目作用,可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穿心蓮主入肺經,善清肺火,清熱燥濕力強,不但治外感風熱、溫病初起,而且治濕熱瀉痢、下痢膿血等濕熱火毒諸證。
2、苦參與穿心蓮:兩者均味苦性寒,功能清熱燥濕利尿,治濕熱瀉痢、下痢膿血、熱淋澀痛、濕疹瘙癢。然苦參清熱燥濕力勝,善清下焦濕熱,故有良好的除濕熱退黃疸作用,兼能殺蟲止癢,用治濕熱黃疸、帶下色黃、陰腫陰癢等。穿心蓮燥濕力稍遜,功專清熱解毒,善清上焦肺火,主治外感風熱、肺熱咳喘、溫病初起、咽喉腫痛及肺癰吐膿。
相關藥品穿心蓮片、清火梔麥膠囊(片)、復方穿心蓮片。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初秋生長茂盛時采割,除去雜質,干燥。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下表皮細胞較小,上、下表皮均有含圓形、長橢圓形或棒狀鐘乳體的晶細胞;并有腺鱗,有的可見非腺毛。柵欄組織為1-2列細胞,貫穿于主脈上方;海綿組織排列疏松。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呈凹槽狀,木質部上方亦有晶細胞。葉表面觀: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細胞,內含大型螺狀鐘乳體,直徑約至36μm,長約至180μm,較大端有臍樣點痕,層紋波狀。下表皮氣孔密布,直軸式,副衛細胞大小懸殊,也有不定式。腺鱗頭部扁球形,4、6(8)細胞,直徑至40μm,柄極短。非腺毛1-4細胞,長約至160μm,基部直徑約至40μm,表面有角質紋理。
2、取穿心蓮對照藥材0.5g,加乙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5ml,作為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脫水穿心蓮內酯對照品、穿心蓮內酯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上述對照藥材溶液各6μl和對照品溶液4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4:3:0.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噴以2%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2mol/L氫氧化鉀溶液(1:1)混合溶液(臨用配制),立即在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本品莖呈方柱形,多分枝,長50-70cm,節稍膨大;質脆,易折斷。單葉對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皺縮,易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或波狀;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光滑。氣微,味極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7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