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中藥名。為睡蓮科芡屬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種仁。具有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的功效。主治腎氣不固之腰膝酸軟,遺精滑精,腎元不固之小便不禁或小兒遺尿,脾虛納少,腸鳴便溏,或濕盛下注,久瀉久痢,帶下等。
中文名稱
芡實拉丁文名
Euryales Semen別名
卵菱、雞頭實、雁喙實、雞頭、雁頭、刀芡實、雞頭果、蘇黃、黃實、雞頭苞、雞咀蓮性味歸經
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芡實、麩炒芡實)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
主治主要用于腎氣不固之腰膝酸軟,遺精滑精,腎元不固之小便不禁或小兒遺尿,脾虛納少,腸鳴便溏,或濕盛下注,久瀉久痢、帶下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亦可適量煮粥食。
注意事項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滯不化者慎服。
化學成分本品主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古酸、抗壞血酸等。
藥理作用芡實具有滋養、滋潤、收斂作用。
相關論述1、《神農本草經》: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
2、《本草綱目》: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腎虛不固之腰膝酸軟,遺精滑精者,常與金櫻子相須而用,如水陸二仙丹(《仁存堂經驗方》);亦可與蓮子、蓮須、牡蠣等配伍,如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
2、治脾虛濕盛,久瀉不愈者,常與白術、茯苓、扁豆等藥同用。
3、治脾腎兩虛之帶下清稀,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藥同用。
4、治濕熱帶下黃稠,則配伍清熱利濕之黃柏、車前子等同用,如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相關配伍芡實配金櫻子:金櫻子氣味俱降,酸澀收斂,功專澀精氣,止小便遺泄;芡實生于水中,健脾利濕之功顯著,又善益腎固精止帶。二藥伍用,相得益彰,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縮小便,止帶下的力量增強。適用于脾腎兩虛,慢性泄瀉諸證以及腎氣不固,男子遺精,女子赤、白帶下證。
鑒別用藥1、芡實與金櫻子:兩藥都能澀腸止瀉,固腎澀精,對于腎虛遺精滑精,脾虛久瀉久痢,兩藥常相須為用。但芡實收澀之中兼具補性,且能利濕,故脾虛濕盛之泄瀉用之更好;金櫻子功專酸澀,無補益之功,對于腎虛滑泄,用此藥澀而固之,作用較好。
2、芡實與黃柏:二藥均能除濕止帶,可用于濕熱帶下病。但黃柏苦寒沉降,清熱燥濕,長于清瀉下焦濕熱,可用于濕熱下注,帶下黃濁穢臭;黃柏又有瀉火解毒,清相火,退熱除蒸的作用,可用治瘡瘍腫痛,濕疹濕瘡,陰虛發熱,盜汗遺精。芡實甘、澀,性平,能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多用于腎虛不固的遺精、滑精等及脾虛濕盛,久瀉不愈之證;芡實能益腎健脾、收斂固澀而具有良好的止帶作用,濕熱帶下、脾腎兩虛的帶下均可應用。
3、芡實與山藥:二藥均具有補脾止瀉的功效,性質平和,不膩不燥,既補又澀,用于脾虛泄瀉及腎虛滑脫不禁之證。但山藥之補力較芡實為強,而芡實之澀,更有甚于山藥,且山藥兼補肺陰而止咳,而芡實只入脾、腎而不及于肺。
4、芡實與益智仁:二藥均能益腎固精,健脾止瀉,用于遺精、滑精及脾虛泄瀉之證。但益智仁偏于溫腎暖脾,芡實重在固澀收斂。益智仁辛溫,能補腎助陽,性兼收澀,能固精縮尿,多用于遺尿、尿頻;又有暖脾止瀉攝唾之效,用于脾寒泄瀉,腹中冷痛,口多涎唾等。而芡實甘澀,能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多用于腎虛不固的遺精滑精,脾虛濕盛,久瀉不愈;濕熱帶下、脾腎兩虛的帶下均可應用。
相關藥品鎖陽固精丸。
相關方劑易黃湯(《傅青主女科》)、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
藥膳食療芡實茯苓粥
1、功效:補脾益氣。適用于小便不禁、尿液混濁、陽痿、早泄。
2、原材料:芡實15g,茯苓10g,大米適量。
3、做法:將芡實、茯苓搗碎,加水適量,煎至軟爛時再加入淘凈的大米繼續煮爛成粥。
4、用法:1日分頓食用,連吃數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在9-10月間分批采收,先用鐮刀割去葉片,然后再收獲果實。并用篼撈起自行散浮在水面的種子。采回果實后用棒擊破帶刺外皮,取出種子洗凈,陰干。或用草覆蓋10d左右至果殼漚爛后,淘洗出種子,搓去假種皮,放鍋內微火炒,大小分開,磨去或用粉碎機打去種殼,簸凈種殼雜質即成。
炮制方法1、芡實:取原藥材,除去硬殼及雜質。
2、炒芡實:取凈芡實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放涼。
3、麩炒芡實:取麩皮,撒入熱鍋內,用中火加熱,待冒煙時,加入凈芡實,迅速拌炒至表面微黃色時,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芡實100kg,用麩皮10kg。
4、土炒芡實:取伏龍肝粉置鍋內,用中火加熱至土粉輕松靈活時,加入凈芡實,拌炒至藥面微黃色,取出,篩去伏龍肝粉,放涼。芡實每100kg,用伏龍肝粉20kg。
5、鹽炙芡實:取凈芡實,用鹽水拌勻,悶潤至透,置熱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芡實100kg,用食鹽2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鹽制品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類白色。主為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1-4μm,大粒臍點隱約可見;復粒多數由百余分粒組成,類球形,直徑13-35μm,少數由2-3分粒組成。
2、取本品粉末2g,加二氯甲烷3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芡實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丙酮(5∶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種仁類圓球形,直徑5-8mm,有的破碎成塊。完整者表面有紅棕色或暗紫色的內種皮,可見不規則的脈狀網紋,一端約1/3為黃白色。胚小,位于淡黃色一端的圓形凹窩內。質地較硬,斷面白色,粉性。氣無,味淡。以飽滿斷面白色、粉性足、無碎末者為佳。
飲片性狀1、芡實:參見藥材性狀。
2、炒芡實:形如芡實,表面微黃色,偶見焦斑。
3、麩炒芡實:表面微黃色,具有麩焦香氣。
4、土炒芡實:形如芡實,表面掛土色。
5、鹽炙芡實:形如芡實,味微咸。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7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