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牛膝,中藥名。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的干燥根。具有活血祛瘀,祛風利濕的功效。主治血瘀經閉,難產,胞衣不下,產后瘀血腹痛,熱淋,石淋,痛經,風濕腰膝疼痛,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川牛膝拉丁文名
CyathulaeRadix別名
牛膝、都牛膝、米心牛膝、家牛膝、肉牛膝、大牛膝、拐牛膝、甜牛膝、甜川牛膝、龍牛膝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活血祛瘀,祛風利濕。
主治1、血瘀經閉、痛經及跌打損傷:川牛膝有活血祛瘀之功。
2、風濕腰膝疼痛,關節不利:川牛膝善于活血通絡,祛風濕,利關節。
3、血淋,尿血:取川牛膝能利尿通淋、祛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注意事項孕婦及月經過多者禁服。
化學成分根含蛻皮甾酮及微量元素鈦(12.5μg/g)等。
藥理作用1、對子宮的作用:本品的流浸膏能使豚鼠已孕及未孕子宮和貓的未孕子宮弛緩,使家兔已孕及未孕子宮和貓的已孕子宮收縮。
2、抗生育作用:川牛膝的苯提取物2.5g(生藥)/kg,從小白鼠妊娠第7d開始,連續灌服3d,抗生育的有效率為100%(15只),使胚胎排出、死亡或陰道流血。又報道,本品苯提取物250mg/kg抗生育有效率為100%,500mg/kg抗著床的有效率也為100%,而乙酸乙酯提取物效果較差,醇提取物作用最弱。
3、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川牛膝煎劑10g/kg灌胃,每日2次,連續3d,對正常及急性血淤模型大鼠的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均無明顯影響。在抗凝實驗屮,對大鼠血漿復鈣時間明顯延長,表明本品有一定活血作用,但其效果不如懷牛膝。
4、對代謝的影響:給幼鼠迮續投與蛻皮甾酮60d,除明顯促進體重增加及肝腎蛋白合成增加外,尚可發現肝細胞處于分裂活化狀態,生成巨核、雙核或多核細胞。這些作用在成熟小鼠表現較弱。大鼠灌服蛻皮甾酮有同化作用,能增加未成熟閹割雄大鼠提肛肌重量,對未成熟及成熟大鼠可增加體重、內臟及骨骼肌重量和總蛋白量,對糖代謝也有明顯影響,使肝糖原及肌糖原含量增加,但對脂肪代謝影響很小。也有報道認為本品對閹割動物無雄激素樣作用。
5、利膽作用:蛻皮甾酮5mg/(kg·d)灌胃1次或連用7d,均能促進大鼠膽汁分泌,并能改變膽汁的成分,使膽酸及膽紅素含量增加,膽固醇含量降低。
6、降脂作用:蛻皮甾酮10mg/kg灌胃能抑制WR-1339所致大鼠高膽固醇血癥及高三酰甘油血癥,對兔實驗性動脈硬化也有抑制作用。
7、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蛻皮甾酮1mg/kg腹腔注射,能使羊紅細胞免疫小鼠的脾臟抗體形成細胞增加。此外,能促進培養人皮膚成纖維細胞的蛋白質合成,但通常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培養人淋巴細胞的DNA合成。
8、其他作用:蛻皮甾酮對天芥菜堿(heliotrine)所致肝炎大鼠,有加速肝功能恢復正常的作用。
相關論述1、《雷公炮制藥性解》:“主補精髓。”
2、《會約醫鏡》:“去腳膝風濕,非補劑可用。”
3、《本草正義》:“用之于肩背手臂,疏通脈絡,流利關節。”
4、《全國中草藥匯編》:“治風濕腰膝疼痛,大骨節病,小兒麻痹后遺癥,尿痛,尿血,血瘀經閉,難產,胎衣不下,產后瘀血腹痛。”
5、《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活血祛瘀,通經,引血下行。用于血滯經閉、痛經、牙痛、吐血、衄血、關節腫痛和跌打損傷。”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藥膳食療:
杜仲牛膝豬腰湯:
功效:補腎壯陽。用于腎虛陽衰之前列腺炎。癥見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遺精早泄、眩暈耳鳴、精神萎靡、面色少華,稍勞則有精濁溢岀小便淋瀝等。
原材料:豬腰2個,杜仲30克。牛膝30克。
做法:豬腰中間切開,去白色筋膜。杜仲、牛膝分別用清水洗凈,與豬腰一起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至豬腰熟爛去渣調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相關配伍1、治血瘀經閉、痛經,配當歸、川芎、紅花共奏活血通經止痛之效。
2、治跌打損傷,配乳香、血竭等以活血祛瘀止痛。
3、治風濕腰膝疼痛,關節不利,配桑寄生、續斷、獨活等以協同奏效。
4、治濕熱下注,關節紅腫疼痛,配黃柏、蒼術。
5、治血淋,尿血,取川牛膝能利尿通淋、祛瘀,配木通、瞿麥、蒲黃等以增強療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烘或曬至半干,堆放回潤,再烘干或曬干。
炮制方法1、川牛膝: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2、酒川牛膝:取川牛膝片,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川牛膝100kg,用黃酒10kg。
3、鹽川牛膝:取川牛膝片,加鹽水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川牛膝100kg,用鹽2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酒川牛膝、鹽川牛膝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栓內層窄。中柱大,三生維管束外韌型,斷續排列成4-11輪,內側維管束的束內形成層可見;木質部導管多單個,常徑向排列,木化;木纖維較發達,有的切向延伸或斷續連接成環。中央次生構造維管系統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見導管稀疏分布。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方晶。粉末棕色。草酸鈣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細胞中。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0-80μm,紋孔圓形或橫向延長呈長圓形,互列,排列緊密,有的導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纖維長條形,彎曲,末端漸尖,直徑8-25μm,壁厚3-5μm,紋孔呈單斜紋孔或人字形,也可見具緣紋孔,紋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溝明顯,疏密不一。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加于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2g,內徑為1cm)上,用甲醇-乙酸乙酯(1∶1)4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牛膝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杯莧甾酮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10μl、對照藥材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稍彎曲,略有分枝,長25-60cm,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縱皺紋及側根痕,并有明顯橫長突起的皮孔;根上部殘留木質根莖。質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斷續排列成數輪同心環。氣微,味甜。
以條粗壯、質柔韌、分枝少、斷面淺黃色者為佳。
常見偽品混淆品:
麻牛膝:為莧科植物頭花杯莧Cyathulacapitata(Wall.)Moq.的干燥根。外形與川牛膝相似,但根條較粗短,扭曲度不大,長15-30cm,直徑1.5-2cm,外表灰褐色或棕紅色,質柔,不易折斷。味苦而后麻。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8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