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中藥名。為棕櫚科檳榔屬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種子。具有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的功效。主治腸道寄生蟲病,食積氣滯,瀉痢后重,水腫,腳氣腫痛,瘧疾。
中文名稱
檳榔拉丁文名
Arecae Semen別名
仁頻、賓門、賓門藥餞、白檳榔、橄欖子、洗瘴丹、大腹檳榔、檳榔子、青仔、檳榔玉、榔玉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溫;歸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檳榔、炒檳榔、焦檳榔)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
主治1、腸道寄生蟲?。?a href="http://www.hmhmm.cn/tags-3939.html" title="本品"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4382FF;">本品驅蟲譜廣,對絳蟲、蛔蟲、蟯蟲、鉤蟲、姜片蟲等腸道寄生蟲都有驅殺作用,并以瀉下作用驅除蟲體為其優點。
2、食積氣滯、瀉痢后重:本品辛散苦泄,入胃腸經,善行胃腸之氣,消積導滯,兼能緩瀉通便。
3、水腫、腳氣腫痛:本品既能利水,又能行氣,氣行則助水運。
4、瘧疾:本品截瘧。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3-10g。驅絳蟲、姜片蟲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緩;鮮者優于陳久者。
不良反應服用劑量過大可岀現流涎、惡心、嘔吐、腹痛、心悸、頭昏甚至驚厥等注射阿托品可緩解癥狀。煎劑冷服,或用2.5%明膠液滴定去除檳榔煎劑中的鞣酸,可減少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氣虛下陷者忌用;孕婦慎用。
化學成分含生物堿0.3%-0.6%,主要為檳榔堿,其余有檳榔次堿,去甲基檳榔堿,去甲基檳榔次堿,檳榔副堿,高檳榔堿,異去甲基檳榔次堿等,均與鞣酸結合而存在。又含脂肪油14%,其中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十四碳烯酸、油酸、亞油酸、硬脂酸等。尚含鞣質及檳榔紅色素。
藥理作用檳榔能使絳蟲蟲體引起弛緩性麻痹,觸之則蟲體伸長而不易斷,故能把全蟲驅出;檳榔堿對豬肉絳蟲有較強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蟲各部都麻痹,對牛肉絳蟲僅能使頭節和未成熟節片麻痹;檳榔對蟯蟲、蛔蟲、鉤蟲、肝吸蟲、血吸蟲均有麻痹或驅殺作用;對皮膚真菌、流感病毒、幽門螺旋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檳榔堿有擬膽堿作用,興奮膽堿受體,促進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腸蠕動,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滴眼可使瞳孔縮小。
相關論述《名醫別錄》:“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殺三蟲伏尸,療寸白?!?/p>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可與木香同用,治絳蟲證療效最佳,如圣功散(《證治準繩》)。現代多與南瓜子同用,其殺絳蟲療效更佳;與使君子、苦楝皮同用,可治蛔蟲病、蟯蟲病;與烏梅、甘草配伍,可治姜片蟲病。
2、常與木香、青皮、大黃等同用,治療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等證,如木香檳榔丸(《儒門事親》);與木香、黃連、芍藥等同用,可治濕熱瀉痢,如芍藥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3、常與商陸、澤瀉、木通等同用,治療水腫實證,二便不利,如疏鑿飲子(《重訂嚴氏濟生方》);與木瓜、吳茱萸、陳皮等配伍,用治寒濕腳氣腫痛,如雞鳴散(《證治準繩》)。
4、截瘧,常與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瘧七寶飲(《傷寒保命集》)。
相關配伍1、檳榔配雞內金:檳榔破氣導滯消食,其性沉降;雞內金生發胃氣,健運脾胃,消食導滯。二藥配用,生胃氣而不壅滯,共奏健脾胃,消積滯之效。適用于食積內停之腹痛拒按,食少納呆,腹瀉等。
2、檳榔配木香:二者均有理氣之功,檳榔偏于消積導滯,又可殺蟲;木香偏于溫中助運,行氣止痛。二藥配用,不僅可增強行氣止痛作用,且善導滯消脹,燥濕殺蟲。適用于胃腸積滯之脘腹脹滿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爽等,蟲積腹痛、時聚時散,痢疾初起等。
鑒別用藥1、檳榔、大腹皮、檳榔花:檳榔味辛苦,性溫,歸胃、大腸經。功能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用于治療痰濕作瘧,食積氣滯,胸腹脹悶,脘腹疼痛,大便不暢,下利后重,食積痰滯,氣粗喘急,腳氣水腫及腸道寄生蟲病等。大腹皮又名檳榔皮、檳榔衣,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果皮。味辛,性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具有宣發之力,性善下行,既能行氣疏滯,寬中除脹,又能利水消腫,用治濕濁氣滯,脘腹痞悶脹滿,周身水腫,小便不利,腳氣及肝硬變腹水,腎病水腫等。檳榔花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雄花蕾。功能芳香健胃,清涼止渴。
2、檳榔、焦檳榔、檳榔炭:檳榔生品味辛、苦微澀,性溫。以殺蟲破積,行水消腫力勝,常用于腸道寄生蟲病,腿足腫痛,胸悶泛惡,筋脈弛緩,麻痹冷痛之寒濕腳氣證及遍身水腫,二便不利之水腫實證。而焦檳榔藥性緩和,適用于挾虛患者,飲食內停,胃脘痞滿,惡心噯氣,腹中脹疼,大便不暢。不致因生品克伐太過,耗損正氣,以下氣散滿,消食除脹力強。檳榔炭藥性更緩,以消積治血痢見長,可用于濕熱內阻,腸胃受傷,赤白痢疾,里急后重等。
相關藥品小兒化食丸、開胸順氣丸、消食退熱糖漿、舒肝平胃丸、一捻金。
相關方劑柴胡達原飲(《重訂通俗傷寒論》)、達原飲(《溫疫論》)、化積丸(《類證治裁》)、檳榔丸(《醫學正傳》)、截瘧七寶飲(《楊氏家藏方》)。
藥膳食療檳榔糯米粥:
1、功效:理氣、潤腸、通便。適用于胸膈滿悶、大便秘結。
2、原材料:檳榔15克,郁李仁20克,火麻仁15克,糯米100克。
3、做法:先用水研火麻仁,濾取汁液,加入糯米煮粥至將熟。取檳榔搗碎,用熱水燙郁李仁,去皮研磨成膏與檳榔研勻,加入米粥煮片刻即可。
4、用法:早、晚空腹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釆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干燥。
炮制方法1、炒檳榔:取凈檳榔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
2、焦檳榔:取凈檳榔片,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取出,放涼。
3、檳榔炭:取凈檳榔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呈黑色,內呈黑褐色,噴淋清水適量,滅盡火星,取出,放涼。
4、鹽檳榔:取凈檳榔片用食鹽水拌勻,稍悶,置鍋內,文火炒干,取出,放涼。每100kg檳榔片,用食鹽2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蛀。炒檳榔、焦檳榔、鹽檳榔密閉,檳榔炭及時散熱,防止復燃。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橫切面:種皮組織分內、外層,外層為數列切向延長的扁平石細胞,內含紅棕色物,石細胞形狀、大小不一,常有細胞間隙;內層為數列薄壁細胞,含棕紅色物,并散有少數維管束。外胚乳較狹窄,種皮內層與外胚乳常插入內胚乳中,形成錯入組織;內胚乳細胞白色,多角形,壁厚,紋孔大,含油滴和糊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再加碳酸鹽緩沖液(取碳酸鈉1.91g和碳酸氫鈉0.56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5ml,放置30分鐘,時時振搖,加熱回流30分鐘,分取乙醚液,揮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置具塞離心管中,靜置1小時,離心,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檳榔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氫溴酸檳榔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濃氨試液(7.5:7.5:0.2?)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預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干,置碘蒸氣中熏至斑點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種子扁球形或圓錐形,頂端鈍圓,基部平寬,高1.5-3cm,基部直徑1.5-3cm。表面淡黃棕色至暗棕色,有稍凹下的淡色網狀紋理,偶附有銀白色內果皮斑片或果皮纖維,基部中央有凹窩(為珠孔部位),旁有大形淡色種臍。質極堅硬,切斷面可見大理石樣紋理,系紅棕色的種皮及外胚乳向內錯入于類白色的內胚乳而成,縱剖面珠孔部位內側有空隙,藏有細小于縮的胚。氣微,味微苦澀。以個大、體重、質堅、無破裂者為佳。
飲片性狀1、檳榔:為類圓形薄片或不規則的碎塊。表面呈棕、白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周邊淡黃棕色或紅棕色。質堅脆易碎。氣微,味澀,微苦。
2、炒檳榔:形如檳榔片,表面微黃色。
3、焦檳榔:形如檳榔片,表面焦黃色,具香氣。
4、檳榔炭:形如檳榔片,表面黑色,斷面黑褐色。
5、鹽檳榔:形如檳榔片,表面顯黃色,微有咸味。
常見偽品混淆品:
棗檳榔: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catechuL.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果實。本品呈橄欖狀,似干癟的紅棗。表面暗紅棕色,具明顯的縱皺紋。氣微香,味甘。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8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