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中藥名。為唇形科夏枯草屬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具有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的功效。主治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目珠夜痛,瘰疬,癭瘤,乳癰腫痛。
中文名稱
夏枯草拉丁文名
Prunellae Spica別名
夕句、乃東、燕面、麥夏枯、鐵色草、棒柱頭花、燈籠頭、鎯頭草、棒槌草、鑼錘草、牛牯草、廣谷草、棒頭柱、六月干、夏枯頭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寒;歸肝、膽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夏枯草)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
主治1、目赤腫痛,頭痛眩暈,自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經,善瀉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肝陰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
2、瘰疬,癭瘤:本品味辛能散結,苦寒能泄熱,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癭瘤。
3、乳癰腫痛:本品既能清熱瀉肝火,又能散結消腫,可治乳癰腫痛,熱毒瘡瘍。
4、西醫診為急性結膜炎、沙眼、周期性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叢集性頭痛屬于肝火上炎者,頸部淋巴結核、甲狀腺疾病、體表良性腫瘤屬于痰火郁結者,急性乳腺炎屬于肝經郁熱者。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9-15g。或熬膏服。
禁忌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螺內酯、氨苯蝶啶等保鉀排鈉藥合用,易致高鉀血癥。
2、夏枯草富含鉀離子,不宜與鉀鹽配用,以避免出現血鉀過高的危險。
注意事項脾胃虛弱者慎用。
化學成分本品含三萜皂苷、蕓香苷、金絲桃苷等苷類物質及熊果酸、咖啡酸、游離齊墩果酸等有機酸;花穗中含飛燕草素、矢車菊素的花色苷、d-樟腦、d-小茴香酮等。
藥理作用本品煎劑、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及乙醇浸出液均可明顯降低實驗動物血壓,莖、葉、穗及全草均有降壓作用,但穗的作用較明顯;本品水煎醇沉液小鼠腹腔注射,有明顯的抗炎作用;本品煎劑在體外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結核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1、《神農本草經》:“主寒熱、瘰疬、鼠瘺、頭瘡,破癓,散癭結氣,腳腫濕痹。”
2、《本草綱目》:“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內熱,緩肝火也。樓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則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藥點之反甚者,亦神效。蓋目珠連目本,肝系也,屬厥陰之經。夜甚及點苦寒藥反甚者,夜與寒亦陰故也。夏枯稟純陽之氣,補厥陰血脈,故治此如神,以陽治陰也。”
3、《重慶堂筆記》:“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結之中,兼有和陽養陰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見矣。陳久者尤甘,入藥為勝。”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可配桑葉、菊花、決明子等;用于肝陰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配當歸、枸杞子。亦可配香附、甘草,如夏枯草散(《張氏醫通》)。
2、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配貝母、香附等,如夏枯草湯(《外科正宗》);治癭瘤,常配昆布、玄參等,如夏枯草膏(《醫宗金鑒》)。
3、治乳癰腫痛,常與蒲公英同用(《本草匯言》)。治熱毒瘡瘍,可配金銀花,如化毒丹(《青囊秘傳》)。
相關配伍1、夏枯草配石決明:夏枯草苦寒瀉熱,能祛肝風、清肝火、行肝氣;石決明則咸寒重鎮,平肝陽、補肝陰。二藥配用,共奏平肝潛陽、清肝泄熱之功。適用于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之證。
2、夏枯草配浙貝母:夏枯草有清熱解毒、解郁散結之功;浙貝母善于清熱化痰、開郁散結。二藥配用,清熱解毒、化痰散結作用加強。適用于痰熱郁結之瘰疬、癭瘤、痰核。
鑒別用藥1、白毛夏枯草與夏枯草:兩者同屬唇形科植物,均味苦性寒而同具清熱之功,可治火熱及熱毒病證。然白毛夏枯草為清熱解毒藥,又能祛痰止咳,涼血止血,主治熱毒壅盛、癰腫瘡癤、肺熱咳嗽、痰黃黏稠、咽喉腫痛及血熱咳血、衄血或外傷出血。夏枯草為清熱瀉火藥,長于清肝火,散郁結,降血壓,善治肝熱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羞明多淚或目生翳障,癭瘤瘰疬,高血壓屬肝火盛者。
2、菊花與夏枯草:兩者均歸肝經而能清肝明目,治肝火目赤腫痛及肝陽眩暈頭痛。然菊花味辛甘苦,微寒質輕,兼入肺經,為辛涼解表藥,不僅能疏散風熱,善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之發熱頭痛,而且兼益肝陰,清熱解毒,可療肝腎虧虛之視物昏花及疔瘡腫毒。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兼入膽經,為清熱瀉火藥,其清肝火力強,兼益肝血,尤適用于目赤腫痛屬肝火上炎者,并治肝陰不足之目珠夜痛等;又能散郁結、降血壓,善治瘰疬、癭瘤及高血壓屬肝陽上亢者。
相關藥品夏枯草膏、明珠口服液、清腦降壓片、消癭丸、乳康片。
相關方劑夏枯草湯(《外科正宗》)。
藥膳食療夏枯草玫瑰茶:
1、功效:清肝瀉火。舒肝解郁,可調節月經不調,消斑美肌,是愛美女性不可或缺的伴侶。上班族也可通過它改善頭痛暈眩等癥狀。
2、原材料:夏枯草8克,玫瑰花8克,冰糖10克。
3、做法:將夏枯草和玫瑰花放入杯子中。沖入沸水,再根據個人口味放入適量的冰糖,加蓋燜10分鐘左右即可。
4、用法:代茶飲用。如將兩藥用水煮一會則藥性會滲透得更為徹底。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季果穗呈棕紅色時采收,除去雜質,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灰棕色。非腺毛單細胞多見,呈三角形;多細胞者有時可見中間幾個細胞鎰縮,表面具細小疣狀突起。腺毛有兩種:一種單細胞頭,雙細胞柄;另一種雙細胞頭,單細胞柄,后者有的胞腔內充滿黃色分泌物。腺鱗頂面觀頭部類圓形,4細胞,直徑39-60μm,有的內含黃色分泌物。宿存花萼異形細胞表面觀垂周壁深波狀彎曲,直徑19-63μm,胞腔內有時含淡黃色或黃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2.5g,加70%乙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迷迭香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異丙醇-甲酸(15∶3∶3.5∶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果穗呈圓棒狀,略壓扁,長1.5-8cm,直徑0.8-1.5cm,淡棕色或棕紅色。全穗由數輪至10數輪宿萼與苞片組成,每輪有對生苞片2枚,呈橫腎形,膜質,先端尖尾狀,脈紋明顯,外表面有白色粗毛。每一苞片內有花3朵,花冠多脫落,宿萼二唇形,上唇3齒裂,下唇2裂,閉合,內有小堅果4枚。果實卵圓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堅果遇水后,表面能形成白色黏液層。體輕,質輕柔,不易破裂。氣微清香,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9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