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中藥名。為硫酸鹽類芒硝族礦物芒硝,經加工精制而成的結晶體。具有瀉下攻積,潤燥軟堅,清熱消腫的功效。主治積滯便秘,咽痛,口瘡,目赤,癰瘡腫痛等,外用有清熱消腫作用。
中文名稱
芒硝拉丁文名
Natrii Sulfas別名
芒消、馬牙消、英消、盆消性味歸經
味咸、苦,性寒;歸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礦物醫保類型
醫保(芒硝)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瀉下攻積,潤燥軟堅,清熱消腫。
主治主要用于積滯便秘,咽痛,口瘡,目赤,癰瘡腫痛等,外用有清熱消腫作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用藥汁、開水沖服;或入丸劑。外用:研末敷;或化水點眼;或煎水熏洗。
禁忌1、中藥配伍禁忌:
(1)芒硝與硫黃配伍應用可以引起劇烈的腸痙孿和瀉下反應,甚至發生硫化物中毒,禁同用。
(2)三棱所含二氧化硅、氧化鈣和揮發油等可能與芒硝發生化學反應而改變兩藥原有的藥性,不宜配伍。
(3)忌苦參,大黃為使。
2、中西藥配伍禁忌:不宜與阿托品等抗膽堿藥合用。
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忌用或慎用。無實熱,年老體弱所致的便秘,不宜用。
化學成分主要含硫酸鈉。尚含有食鹽、硫酸鈣、硫酸鎂等雜質。芒硝在大氣中容易失去水,故表面常呈白粉狀;此種風化的芒硝,其硫酸鈉含率可超過44.1%。
藥理作用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芒硝具有瀉下作用。芒硝為含雜質的硫酸鈉,口服后不易被腸黏膜吸收,在腸腔內形成高滲狀態,吸收腸壁內水分,從而引起容積性瀉泄作用。芒硝還具有利膽作用。
2、對泌尿系統的作用:芒硝具有利尿作用和組織脫水作用,可治療無尿及尿毒癥以及組織水腫。
3、抗炎作用:外敷芒硝可明顯減輕實驗性闌尾炎家兔的炎癥,使吞噬功能明顯增強。感染性創傷用10%-25%硫酸鈉溶液外敷,可加快淋巴生成,有消腫止痛作用。
相關論述1、《別錄》: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陳致新。
2、《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其用有三:治熱淫于內一也;去腸內宿垢二也;破堅積熱塊三也。
3、《本草再新》:滌三焦腸胃濕熱,推陳致新,傷寒疫痢,積聚結癖,停痰淋閉,瘰疬瘡腫,目赤障翳,通經墮胎。
4、《湯液本草》:消腫毒,療天行熱痛。
5、《本草蒙筌》:清心肝明目,滌腸胃止痛。
6、《藥性論》:通女子月閉癥瘕,下瘰疬,黃疸病,主墮胎。患漆瘡,汁敷之。主時疾壅熱,能散惡血。馬牙消,能除五臟積熱伏氣。末篩點眼及點眼藥中用,甚去赤腫,障翳,澀淚痛。
7、《本草求原》:馬牙消,治齒痛,食蟹齦腫,喉痹腫痛,重舌口瘡,鵝口。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陽明病,腹滿而喘,有潮熱,手足然汗出者,大便硬:大黃四兩(酒洗),厚樸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傷寒論》大承氣湯)
2、治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黃六兩(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錢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煮一兩沸,納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傷寒論》大陷胸湯)
3、治食物過飽不消,遂成痞膈:馬牙消一兩(碎之),吳茱萸半升(陳者)。煎取吳萸濃汁,投消。乘熱服,良久未轉,更進一服。(《經驗方》)
4、治天行壯熱,狂言謬語五六日者:雞子三枚,芒硝方寸匕,井花水一杯。上三味合攪,盡服之。心煩下則愈。(《外臺》引《古今錄驗方》)
5、治暴赤眼,澀痛難開:馬牙消一分,上一味,為細末,安于鑒上,側置銅盆中,夜露之,令露滴消,銅盆內盛,取點目中。(《圣濟總錄》)
6、治眼有翳:芒硝一大兩,置銅器中,急火上煉之,放冷后,以生絹細羅,點眼角汁,每夜欲臥時一度點。(《孫真人食忌》)
7、治乳蛾:芒硝一錢五分,膽礬八分,雄黃八分,明礬八分。俱研細,和勻,吹人喉中。(《醫學廣筆記》)
8、治一切癰腫:生地黃三升,芒硝三合,豉一升。上三味同搗,薄之,熱即易之,取瘥。(《千金方》)
9、治瘡腫,一切風熱:大黃二兩(半生半熟),芒硝、甘草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食后,茶清、溫酒任化下,童便半盞研化服亦得。(《衛生寶鑒》破棺丹)
10、治走注風腳疼痛筋脈拘急:馬牙消(煅)一兩,草烏二枚(燒存性)。上為末,每二三錢,姜汁一盞,慢火熬成膏,攤帛上貼痛處,日二次換。亦可用芥子末雞蛋清調敷。(《醫林類證集要》)
11、治隱疹百療不瘥者:黃連、芒硝各五兩。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半,去澤,洗之,日四五。(《千金方》)
相關配伍1、芒硝配大黃:芒硝咸苦寒,其性降泄,瀉熱通便;大黃苦寒,善蕩滌腸胃,瀉熱通便。二藥配伍,相互促進,瀉熱導滯,攻下破積,增強通便除滿之力。現代硏究表明,大黃能刺激大腸,增加推進性腸蠕動而促進排便。芒硝在腸中形成髙滲鹽溶液,使腸道保持大量的水分,容積增大,反射性地引起腸蠕動亢進而致瀉。
2、芒硝配半夏:芒硝軟堅瀉下,化飲除濕;半夏燥濕化痰,散結消痞。二藥配伍既能開散痰飲水濕之痞結,又能引之下行使邪有去路。
3、芒硝配甘遂:芒硝咸寒清熱,蕩滌三焦胃腸濕熱;甘遂瀉下逐水,消腫散結。二藥配伍,破結通利,攻逐水飲的效力增強,治療水熱互結所致的從心下至少腹滿痛拒按大便秘結等。
4、玄明粉配瓜蔞:玄明粉咸寒,清熱通便,潤燥軟堅;瓜蔞質潤黏膩,潤燥通便清肺化痰,寬胸散結,消癰腫。二藥配伍,以瓜蔞之緩潤,制玄明粉蕩滌通下之勢,共奏清熱潤燥,通便瀉下之功。治療大便硬結,習慣性便秘。
5、芒硝配使君子:芒硝瀉下通便;使君子殺蟲。二者合用,有殺蟲通便之功。治療驅殺蛔蟲。
6、芒硝配大黃、水蛭:芒硝清熱瀉火軟堅;大黃逐瘀通經、瀉火解毒;水蛭破血逐瘀。三藥合用,有清熱瀉火、活血軟堅之功效。治療熱壅血滯之腫毒未化膿者。
鑒別用藥芒硝與大黃:均為作用較強的瀉下藥,均具有瀉下通便作用,主治實熱積滯,大便秘結;二藥外用又能清熱消腫,治癰瘡腫毒。但大黃苦寒,與其他藥物配伍后,可用于多種便秘證;又能清熱瀉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清泄濕熱,故又治溫熱病髙熱神昏、熱結便秘、血熱岀血證、火邪上炎病證、瘀血證及濕熱黃疸、淋證等。而芒硝咸苦寒,瀉熱通便之中,又長于潤燥軟堅,主治實熱積滯,大便燥結證;其外用善治咽喉腫痛、口瘡目赤等。
相關藥品大黃清胃丸、利膽片、利膽排石片、大敗毒膠囊、涼膈丸。
相關方劑調胃承氣湯(《傷寒論》)、黃龍湯(《傷寒六書》)、大陷胸湯(《傷寒論》)、雙解散(《目經大成》)、大承氣湯(《傷寒論》漢?張仲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取天然產之不純芒硝,俗稱“土硝”,加水溶解,放置,使雜質沉淀,過濾,濾液加熱濃縮,放冷后即析出結晶,取出晾干,通稱“皮硝”。
炮制方法取鮮蘿卜,洗凈切成片,置鍋內加水煮透后,加入芒硝共煮,至全部溶化,取出,過濾或澄清后傾出上層液,放冷后析出結晶,取出晾干即得(每100斤芒硝,用鮮蘿卜10-20斤)。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封,在30℃以下保存,防風化。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為針狀、粒狀集合體,呈棱柱狀、長方形或不規則塊片狀及顆粒狀。無色透明或類白色半透明。露置空氣中表面漸風化成一層白色粉末(無水芒硝)。體輕,質脆,易碎。斷面不整齊,呈玻璃樣光澤。氣無,味咸微苦、涼。極易溶于水,并能溶于甘油。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9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