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中藥名。為杜仲科杜仲屬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樹皮。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主治腎虛腰痛及各種腰痛,胎動不安,習慣性墮胎。
中文名稱
杜仲拉丁文名
Eucommiae Cortex別名
思仙、思仲、木綿、檰、石思仙、扯絲皮、絲連皮、棉皮(河南)、玉絲皮(四川)、絲棉皮(陜西)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歸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杜仲、鹽杜仲)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主治1、腎虛腰痛及各種腰痛:以其補肝腎、強筋骨,腎虛腰痛尤宜。其他腰痛用之,均有扶正固本之效。
2、胎動不安,習慣性墮胎:常以本品補肝腎、固沖任以安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禁忌1、中藥配伍禁忌:惡蛇皮、玄參。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降壓藥利舍平、降壓靈等合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等。
(2)不宜與鎮靜催眠藥同用,可增加藥物依賴的不良反應。
注意事項炒用破壞其膠質,更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為溫補之品,陰虛火旺者慎用。
化學成分本品含杜仲膠、杜仲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桃葉珊瑚苷、鞣質、黃酮類化合物等。
藥理作用1、杜仲皮煎劑可顯著減少小鼠活動次數。杜仲煎劑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并能使實驗動物反應遲鈍、嗜睡等。杜仲皮能抑制DNCB所致小鼠遲發型超敏反應;能對抗氧化可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具有調節細胞免疫平衡的功能,且能增強荷瘤小鼠肝糖原含量增加的作用,并能使血糖增高。
2、生杜仲、炒杜仲和砂燙杜仲的水煎劑對家兔和狗都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但生杜仲降壓作用較弱,炒杜仲和砂燙杜仲的作用幾乎完全相同,其降壓的絕對值相當于生杜仲的兩倍,均能對抗垂體后葉素對離體子宮的作用,顯著抑制大白鼠離體子宮自主收縮的作用。
毒理作用小鼠灌服生杜仲或鹽杜仲煎劑120g/kg,觀察7d,無死亡。小鼠腹腔注射杜仲煎劑LD50為17.30±0.52g/kg。大鼠灌服杜仲皮煎劑或醇提取液3.5g/kg,每日1次,連續21d,未發現任何異常(包括體重、血常規、肝功能和肝腎切片鏡檢)。大鼠每日腹腔注射35%杜仲煎劑1ml/只,共31d;豚鼠腹腔注射上述煎劑2ml/只,共31d;兔每日灌服上述煎劑10ml/只,共28d;犬每日腹腔注射上述煎劑10ml/只,共42d。用藥完畢后處死動物,作心、肝、脾、腎切片鏡檢,僅見腎小管上皮細胞輕度水腫、變性,肝、脾、心均未發現異常。犬若灌胃100%煎劑,每日20g/kg,共14d,除有安靜表現外無異常,但有1只犬發生貪睡,運動遲鈍,嘔血死亡。
相關論述1、《神農本草經》:“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p>
2、《名醫別錄》:“治腳中酸痛,不欲踐地?!?/p>
3、《日華子》:“治腎勞,腰脊攣?!?/p>
4、《醫學啟源》:“其用壯筋骨,及足弱無力行?!?/p>
5、《本草蒙筌》:“止小水,夢遺?!?/p>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腎虛腰痛或足膝痿弱,常與胡桃肉、補骨脂同用,如青娥丸(《和劑局方》)。
2、治風濕腰痛冷重,與獨活、桑寄生、細辛等同用,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
3、治外傷腰痛,與川芎、桂心、丹參等同用,如杜仲散(《圣惠方》)。
4、治婦女經期腰痛,與當歸、川芎、芍藥等同用。
5、治療腎虛陽痿,精冷不固,小便頻數,與鹿茸、山茱萸、菟絲子等同用,如十補丸(《鮑氏驗方》)。
6、安胎,單用有效,亦可與桑寄生、續斷、阿膠、菟絲子等同用。如《圣濟總錄》杜仲丸,單用本品為末,棗肉為丸,治胎動不安;《簡便單方》以之與續斷、山藥同用,治習慣性墮胎。
相關配伍1、杜仲配獨活:杜仲長于補肝腎,壯筋骨;獨活善于祛風濕,止痹痛。兩藥配伍,可增強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的作用。適用于風濕腰痛冷重等。
2、杜仲配川芎:杜仲長于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川芎善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兩藥配伍,可增強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外傷腰痛等。
3、杜仲配枸杞子:杜仲補肝腎之陽;枸杞滋肝腎之陰。兩藥配伍,既補肝腎之陽,又補肝腎之陰。適用于腎虛陽痿遺精,腰膝酸軟無力等。
4、杜仲配當歸:杜仲長于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善于養血活血,調經止痛。兩藥配伍,可增強補益肝腎,調經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婦女經期腰痛等。
5、杜仲配鹿茸:杜仲長于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鹿茸善于補腎助陽,生精益血。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壯陽的作用。適用于腎虛陽痿,精冷不固,小便頻數等。
6、杜仲配桑寄生:杜仲長于補益肝腎,補腎安胎;桑寄生善于滋補肝腎,養血安胎。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肝腎,固沖任以安胎的作用。適用于肝腎不足之胎動不安等。
7、杜仲配山藥:杜仲長于補益肝腎,補腎安胎;山藥善于補脾益氣,補腎澀精。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脾益氣,補腎安胎的作用。適用于脾腎兩虛之習慣性墮胎。
鑒別用藥1、生杜仲、炒杜仲、杜仲炭、鹽杜仲:自南北朝劉宋時代起,炮制杜仲開始使用輔料,并有不同的炮制方法,但近年來各地炮制規范中收載的大多是生杜仲和鹽杜仲,尤其是鹽杜仲為目前杜仲之主要炮制品,應用最廣。鹽制后可直走下焦,增強補益肝腎作用,用于腎虛腰痛,陽痿遺精,胎元不固。生杜仲應用較少,長于益肝補腎,多用于頭目眩暈,濕重腰痛。一般認為,杜仲炒斷絲,有利于調配、煎煮和粉碎,更好地發揮藥效,故傳統炮制要求是“斷絲而不焦化”。在實際操作中,杜仲如欲炒斷絲,必須溫度高,時間長,往往不易掌握斷絲的火候而炒成炭。現有人通過對有關文獻的考證,對杜仲炭提出質疑,認為杜仲既斷絲又不炭化是前人炮制的原意和歷代用藥的主體,始于近代的杜仲炭不符合傳統炮制原旨。研究表明,杜仲經炮制后,其降壓的主要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升高,故降壓作用明顯強于生杜仲。
2、菟絲子與杜仲:兩者均味甘性溫歸肝腎經,皆具補肝腎、安胎之功,同治腎虛腰痛或軟弱無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肝腎不足之胎動不安、妊娠下血。然菟絲子質潤平和而兼固澀,又入脾經,為平補陰陽之品,既固精縮尿,補脾止瀉,又能養肝明目,善治肝腎虧虛之目暗不明、視力減退,脾腎兩虛之便溏或泄瀉。杜仲性偏溫燥,補益力更強,長于補肝腎、強筋骨,兼暖下元,還能降血壓,善治肝腎虧虛之腰膝酸痛、筋骨軟弱,下元虛寒之陽痿宮冷,以及腎虛或肝陽上亢之高血壓。
3、桑寄生與杜仲:兩藥均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用治肝腎虧虛之腰膝酸痛,胎動不安等。但桑寄生甘、苦,苦能燥,甘能補,補肝腎,強筋骨又長于祛風濕,對痹證日久,傷及肝腎,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者尤宜。杜仲甘溫,以補肝腎,強筋骨,治腎虛腰痛尤宜,有扶正固本之效。
相關藥品杜仲顆粒、強力天麻杜仲膠囊、青蛾丸、滋腎育胎丸。
相關方劑右歸丸(《景岳全書》)、右歸飲(《景岳全書》)、獨活寄生湯(《千金方》)、三痹湯(《婦人良方》)、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
藥膳食療杜仲腰花:
1、功效:補肝腎、降血壓。適用于腎虛腰痛、步履不穩、老年耳聾、高血壓等癥。
2、原材料:炙杜仲12g,豬腰子250g,料酒25g,蔥、味精、食鹽、醬油大蒜、生姜、白糖、花椒、豬油、菜油、水、豆粉各適量。
3、做法:將豬腰子對剖成兩半,片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將炙杜仲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熬成藥液50g。將姜切成片,蔥切成段備用。將藥液汁的一半加料酒、豆粉和食鹽,拌入腰花內。再加白糖、醬油、醋混勻待用。將鍋放在爐上,在武火上燒熱,倒入豬油和菜油至八成熱,放入花椒,投入腰花、蔥、姜、蒜,快速炒散,放入味精,翻炒即成。
4、用法:佐餐食用,每日2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4-6月采收,去粗皮堆置“發汗”至內皮呈紫褐色,曬干。生用或鹽水炒用。
炮制方法1、杜仲:取原藥材,刮去殘留粗皮,洗凈,切成絲或塊,干燥。
2、鹽杜仲:增強補腎強腰作用。
(1)取杜仲絲或塊,用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斷絲,表面焦黑色,取出放涼。每杜仲絲或塊100kg,用食鹽2kg。
(2)取杜仲絲或塊,用鹽水拌勻,潤透,置鍋內,用中火加熱,炒或砂燙至絲易斷,取出放涼。每杜仲絲或塊100kg,用食鹽2kg。
(3)取杜仲絲或塊,用鹽水潤透,放置一夜,蒸1h,取出,干燥。每杜仲絲或塊100kg,用食鹽0.9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鹽杜仲密閉,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棕色。橡膠絲成條或扭曲成團,表面顯顆粒性。石細胞甚多,大多成群,類長方形、類圓形、長條形或形狀不規則,長約至180μm,直徑20-80μm,壁厚,有的胞腔內含橡膠團塊。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直徑15-40μm,壁不均勻增厚,木化,有細小紋孔;側面觀長方形,壁三面增厚,一面薄,孔溝明顯。
2、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10ml,浸漬2小時,濾過。濾液揮干,加乙醇1ml,產生具彈性的膠膜。
藥材性狀樹皮呈扁平的板塊狀、卷筒狀,或兩邊稍向內卷的塊片,大小不一,厚2-7mm。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平坦或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或不規則的縱裂槽紋,未刮去粗皮者有斜方形、橫裂皮孔,有時并可見淡灰色地衣斑。內表面暗紫褐色或紅褐色,光滑。質脆,易折斷,折斷面粗糙,有細密銀白色并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余物。以皮厚而大、粗皮刮凈、內表面色暗紫、斷面銀白色橡膠絲多者為佳。
飲片性狀1、杜仲:參見“藥材”項。
2、鹽杜仲:呈焦黑色或焦褐色,斷面白絲易斷,略具咸味。
常見偽品偽品:
1、花皮膠藤:為夾竹桃科植物花皮膠藤EcdysantherautilisHay.etKaw的莖皮。卷筒狀或槽狀,長短不一,厚1-2mm。外表面棕褐色,粗糙,皮孔白色,密而明顯,刮去栓皮呈棕黃色。內表面紅棕色。質硬,折斷面有稀疏的白色膠絲相連,膠絲彈性較差。氣微,味微澀。
2、杜仲藤:為夾竹桃科植物杜仲藤Parabariummicranthum(A.DC.)Pierre的樹皮。呈卷筒狀或槽狀。長短不等,厚1-2.5mm。外表面帶栓皮的呈灰黃或灰褐色,有縱皺紋或裂紋及橫長皮孔,刮掉栓皮的呈紅棕色,較平坦勺表面紅棕或棕褐色,有細縱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有白色膠絲相連,但膠絲彈力小。氣微,味微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9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