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其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的應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今天給大家談談什么藥材煲湯去濕去寒,以及什么藥材煲湯去濕氣效果好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給各位分享什么藥材煲湯去濕去寒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什么藥材煲湯去濕氣效果好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中草藥概覽:
10道祛濕湯做法
1、做法:先將赤小豆洗凈后用水浸泡2小時,在將洗凈的鮮淮山、葛根去皮切塊,再將鯪魚煎至微黃,然后與洗凈切塊的豬瘦肉、生姜一起放入瓦煲,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放鹽便可。
2、陳皮薏仁鴨湯——祛濕止瀉(1)【原料】水鴨肉250克、陳皮6克、炒薏仁30克、蓮子肉30克、淮山12克、生姜10克(2)【步驟】鴨肉切塊,薏仁、蓮子冷水浸泡2小時,所有材料入鍋,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煲2小時,加料出鍋。
3、祛濕湯的做法 炒扁豆木棉花燉鯽魚湯 材料:炒扁豆、木棉花各15克,陳皮3克(中藥店有售),蜜棗1~2個,鯽魚肉約100克,生姜3片。做法:藥材稍浸泡;蜜棗去核;鯽魚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
4、做法:先將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甲。將淮山、扁豆、芡實、苡仁、雞腳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內,加水2500ml(約10碗),武火煲滾后文火煮2小時后加入食鹽調味即可。功效:健脾祛濕、舒筋活絡。
5、健脾養胃祛濕湯的做法 茶樹菇燉排骨湯 材料:排骨250克、茶樹菇30克、胡蘿卜半根、姜4小片、鹽適量。做法:排骨切塊洗凈備用。茶樹菇提前半小時泡發好。胡蘿卜去皮切滾刀塊,姜切片備好。
6、清熱除濕湯;原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作法:將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鍋中,水滾轉慢火燉3小時。
祛濕湯煲什么湯最好
1、薏仁排骨湯:此湯具有清熱祛濕、利水排尿的效果,對于水腫、尿路疾病患者有輔助性治療作用,準備薏米,排骨,冬瓜;先將薏米和冬瓜放入鍋中煲一個半小時,然后再加入冬瓜,煮10分鐘左右就好了,再加入調料就可以食用了。
2、雞骨草湯 材料:雞骨草5克、豬橫鶪80克,姜1片、蜜棗半粒。做法:先把雞骨草、豬橫脷清洗干凈,然后把全部材料一起放進燉盅內,猛火燉夠3小時,待燉好后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3、土茯苓清熱去濕湯 土茯苓250克,赤小豆50克,粉葛2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草龜祛濕湯 草龜500克,豬肉200克,土茯苓250克,紅棗6個。
4、黨參茯苓湯:用黨參、茯苓各12克、白術10克、紅棗5枚,加水適量煮開,用文火慢燉2小時,即可食用。黨參可補氣養血,茯苓可祛濕利水,白術可健脾化濕,紅棗則可調和藥效,促進吸收。
5、百合綠豆湯 材料:新鮮百合100克,綠豆250克,冰糖適量。做法:洗綠豆,百合剝皮,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用文火煮到綠豆開花百合破爛,加入冰糖吃。每次吃適量的東西。
6、對于那些濕氣重的人群,喝什么湯對身體有好處呢?有哪些湯譜呢?下面懂視小編整理了治療濕氣重煲的湯譜,一起來看看吧。
健脾去濕湯
太子參健脾祛濕湯配方:太子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干姜3克。太子參健脾祛濕湯主要用于治療脾虛濕困型病癥,如脾胃虛弱、腹瀉、食欲不振、水腫等。
五指毛桃薏米芡實祛濕健脾湯是一款具有清涼解渴、祛濕健脾的湯品。這款湯的主要原料有五指毛桃、薏米、芡實等,這些材料富含多種營養物質,適合清熱解渴,除濕祛痰,滋補強身。
暖胃健脾祛濕湯做法 扁豆瘦肉湯 材料:扁豆10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食鹽、生姜適量。
功效:健脾祛濕、開胃消滯。扁豆甘平、性溫,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可用于脾虛有濕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泄瀉。與山楂同用,共湊健脾祛濕、消食開胃之效。
健脾養胃祛濕湯的做法 茶樹菇燉排骨湯 材料:排骨250克、茶樹菇30克、胡蘿卜半根、姜4小片、鹽適量。做法:排骨切塊洗凈備用。茶樹菇提前半小時泡發好。胡蘿卜去皮切滾刀塊,姜切片備好。
關于什么藥材煲湯去濕去寒和什么藥材煲湯去濕氣效果好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1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