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檎,中藥名。為薔薇科蘋果屬植物花紅MalusasiaticaNakai的果實。分布于華北、西南及遼寧、陜西、甘肅、新疆、山東、河南、湖北等地。具有下氣寬胸,生津止渴,和中止痛之功效。主治痰飲積食,胸膈痞塞,消渴,霍亂,吐瀉腹痛,痢疾。
中文名稱
林檎別名
文林朗果《本草拾遺》,來禽《本草圖經》,花紅果《滇南本草》,沙果《品匯精要》,五色林檎、金林檎、紅林禽、水林禽、密林禽、黑林禽《綱目》,蜜果《群芳譜》,聯珠果、頻婆果《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性味歸經
味酸、甘,性溫。入胃、大腸經毒性
無毒《千金·食治》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下氣寬胸,生津止渴,和中止痛。
主治痰飲積食,胸膈痞塞,消渴,霍亂,吐瀉腹痛,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90g;或搗汁。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不宜多食。~
藥理作用1、抑菌作用。
2、抗氧化作用。
相關論述《齊民要術》:“奈、林檎不種,但栽之。取栽如壓桑法。又法,栽如桃李法。林檎樹以正月二月中,反斧斑駁椎之。”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水痢,林檎十枚半熟者,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和林檎空心食。(《食醫心鏡》)
2、治小兒痢,林檎、構子同杵汁,任意服之。(《子母秘錄》)
3、治小兒閃癖,頭發豎黃,瘰疬羸瘦,杵林檎末,以和醋敷上。(《子母秘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8-9月果實將成熟時采摘,鮮用或切片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梨果扁球形,直徑2.5-4cm,表面黃色至深紅色,有點狀黃色皮孔。頂端凹而有豎起的殘存萼片,底部深陷。氣清香,味微甜、酸。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4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