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防己,中藥名。為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具有祛風止痛,利水消腫之功效。主治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腳氣腫痛,疥癬瘡腫,原發性高血壓。
中文名稱
粉防己別名
漢防己、土防己、石蟾蜍、蟾蜍薯、豬大腸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膀胱、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止痛,利水消腫。主治 主要用于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腳氣腫痛,疥癬瘡腫,原發性高血壓。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或入丸散。注意事項 食欲不振及陰虛無濕熱者禁服。化學成分粉防己堿、防己諾靈堿、輪環藤酚堿、氧防己堿。
藥理作用有抗炎、抗過敏、抑制免疫、解熱、鎮痛作用;對心臟有抑制作用,能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降血壓;還有抗肝纖維化、抗硅肺、抗腫瘤、抗菌、抗阿米巴原蟲等作用。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遺尿,小便澀:粉防己、葵子、防風各一兩。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散服亦佳。(《備急千金要方》)
2、治肺痿咯血多痰:粉防己合葶藶子等分,為末,糯米飲調敷。(《本草品匯精要》)
3、治水膨脹:粉防己一兩、生姜五錢。同炒,隨入水煎服。半饑時飲之。(《本草匯言》)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可采,以秋季白露采為好,洗凈泥土,切段,粗跟對半切開,曬干或鮮用。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浸泡至四五成透,潤透,切厚片,干燥。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塊根呈不規則圓柱形、半圓柱形塊狀或塊片狀,常彎曲如結節樣,長3-10cm,直徑1-5(-6)cm。去栓皮的藥材表面淡灰黃色,可見殘留的灰褐色栓皮,彎曲處有深陷的橫溝。體重、質堅實,斷面平坦,灰白色至黃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較稀疏的放射狀紋理,縱剖面淺灰白色,維管束淺棕色,呈彎曲筋脈狀紋理。氣微,味苦。以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飲片性狀本品為圓形、半圓形或不規則形的2-4mm厚片。表面黃白色,粉性,周邊淡灰黃色。氣微,味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54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