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中藥名。為象科動物亞洲象Elephas maximus Linnaeus的皮。具有止血,斂瘡的功效。主治外傷出血,及一切創傷、潰瘍久不收口。
中文名稱
象皮性味歸經
味甘咸,性溫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亞洲象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嚴禁捕獵。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斂瘡。主治 外傷出血,及一切創傷、潰瘍久不收口。用法用量 外用:熬膏或研末調敷。注意事項 瘡瘍膿毒未盡者忌用。化學成分 皮及肉含肌球蛋白,肌動蛋白,原肌球蛋白,血紅蛋白,肌酸。三甘油酯中棕櫚酸含量高,維生素含量較高。藥理作用 具有止血和對創面有保護作用。相關論述1、《醫學入門》:“煎膏藥,去腐生新,易于斂口。”
2、《綱目》:“治下疳,燒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瘡不合。”
3、《本草新編》:“專能生肌長肉,定狂,止嘔吐。”
4、《本草再新》:“治濕痹。”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爛孔極大者,并治刀傷跌損,出血不止者:豬身前蹄扇骨十兩(煅炭研粉),象皮(炙炭存性研末)一兩。和勻同貯,凡爛孔如掌大者,摻上收小,后用六和散敷。(《外科全生集》象皮散)
2、治爛孔收小者:海螵蛸、水飛龍齒、象皮(煅存性,研極細)、血竭、乳香、輕粉各等分。共研細末收貯,或干摻,或用雞蛋熬油調拂。(《外科全生集》六和散)
附注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非洲象的皮亦同等入藥。產于非洲。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剝取象皮后,去掉筋膜油脂,洗凈,切成長塊,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皮塊,大多呈長方形及方形,亦有形狀不規則者,大小不等,厚0.5-2cm。外表面淺灰黑色,密布細小的顆粒狀突起,有時可見棕黑色長毛及多少不等的皺紋。內表面灰白色至灰棕色,有纖維狀露出物及皺紋。質堅硬。切斷面灰白色至黃棕色,薄片半透明。氣微腥。以干燥、片大、皮厚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40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