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中藥名。為禾本科芒屬植物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以根狀莖、莖、花序、幼莖入藥。芒根:止咳,利尿,止渴,活血。主治咳嗽,小便不利,熱病口渴,干血癆,帶下。芒莖:清熱利尿,解毒,散血。主治小便不利,蟲獸咬傷。芒花:活血通經。主治月經不調,閉經,產后惡露不凈,半身不遂。芒氣筍子:調氣,補腎,生津。主治妊娠嘔吐,精枯陽痿。
中文名稱
芒別名
大巴爾生、馬二桿、笆茅、芒根、芒莖、芒花、芒氣筍子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芒根:止咳,利尿,止渴,活血。
芒莖:清熱利尿,解毒,散血。
芒花:活血通經。
芒氣筍子:調氣,補腎,生津。
主治芒根:咳嗽,小便不利,熱病口渴,干血癆,帶下。
芒莖:小便不利,蟲獸咬傷。
芒花:月經不調,閉經,產后惡露不凈,半身不遂。
芒氣筍子:妊娠嘔吐,精枯陽痿。
用法用量芒根:內服:煎湯,60-90g。
芒莖:內服:煎湯,3-6g。
芒花:內服:煎湯,30-60g。
芒氣筍子:內服:煎湯,5-10g;或研末。
注意事項芒根: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孕婦忌服。”
芒莖:
本品無毒,可煎湯代茶常飲之。
化學成分芒莖:
莖含三酰甘油,酚酸,甾醇酯,游離甾醇,游離脂肪酸,蠟,n-石蠟,糖醇,單糖,雙糖及多糖。
芒花:
花穗含黃酮糖苷:洋李苷和芒花苷等。
藥理作用芒花:
對免疫系統的作用:芭芒花穗水提取物對小鼠IgE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成分MSIS(一種不可透析成分,相對分子質量>50000D)對IgE形成有很強的抑制作用。MSIS腹腔注射或鼻腔內給藥,對注射二硝基苯基,卵清蛋白抗原引起的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反應均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芒根:
1、《分類草藥性》:“治咳嗽,淋癥,女子帶癥。”
2、《國藥提要》:“為利尿、止渴劑。”
3、《全國中草藥匯編》:“主治小便不利,熱病口渴。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通氣血,治婦女干病。”
芒莖:
1、《本草拾遺》:“主治人、畜為虎、狼等傷,恐毒入肉者。取莖雜葛根濃煮服之,亦取汁。”
2、《綱目》:“煮汁服,散血。”
3、《動植物民間藥》:“利尿,解熱,解毒。治風邪。”
芒花:
1、《草木便方》:“治產后惡露脹,月閉血竭,去瘀。”
2、《全國中草藥匯編》:“活血通經。主治月經不調,半身不遂。”
芒氣筍子:
《全國中草藥匯編》:“調氣,補腎,生津。主治妊娠嘔吐,精枯陽痿。”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芒花:
治半身不遂:芒花序60-90g,癟桃干30g。水煎,沖燒酒服,早晚各1次。(《浙江藥用植物志》)
芒氣筍子:
1、治腎虛陽痿:芒氣筍子5-7個。水煎服;或燒存性,開水沖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妊娠嘔吐:芒氣筍子5-7個,豬肉適量。同煮熟,食肉服湯。(《浙江藥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芒根:8-11月采收,曬干。
芒莖:7-10月采收,切段,鮮用或曬干。
芒花:9-11月采收。
芒氣筍子:6-8月采收,曬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43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