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中藥名。為傘形科茴香屬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的干燥成熟果實。具有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和胃的功效。主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脘腹冷痛,食少吐瀉,脅痛,腎虛腰痛,痛經。
中文名稱
茴香別名
蘹香、小茴香、土茴香、野茴香、大茴香、谷茴香、谷香、香子、小香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肝、腎、膀胱、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和胃。主治1、寒疝,睪丸腫痛:小茴香味辛、性溫、氣香,能溫腎祛寒,理氣疏肝,主散下焦寒邪而止痛,為治療寒疝常用要藥。
2、胃寒嘔吐食少,脘腹冷痛:小茴香芳香,有溫中散寒,理氣和胃,開胃進食之功。
3、腎虛腰痛:小茴香能溫腎暖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炒熱溫熨。禁忌 陰虛火旺者禁服。化學成分1、果實所含揮發油的組成很復雜,主要成分為反式-茴香,其次為檸檬烯、小茴香酮,其他有愛草腦、γ-松油烯、α-蒎烯、月桂烯、β-蒎烯、樟腦、樟烯、甲氧苯基丙酮及痕量的香檜烯、α-水芹烯、對-聚傘花素、1,8-桉葉油素、松油醇、反式-小茴香醇乙酸酯、茴香醛等。
2、果實脂肪油中經鑒定的十六種脂肪酸組成有:10-十八碳烯酸、花生酸、棕櫚酸、山崳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月桂酸、十五碳酸、二十一碳酸等。
3、果實還含豆甾醉、傘形花內酯,由棕櫚酸、花生酸、山崳酸與大于十八碳的高級醇所成的蠟混合物,β-谷甾醇、花椒毒素、α-香樹脂醇、歐前胡內酯、香柑內酯及印度榅桲素。
藥理作用1、對消化道系統的作用
(1)對胃腸運動的影響:小茴香對家兔在體腸蠕動有促進作用。茴香腦2.5×10-5g/ml對小鼠離體腸管有興奮作用,濃度增高則出現松弛作用,松弛的腸管對乙酰膽堿亦無反應。小茴香揮發油對小鼠離體腸管初期為興奮作用,隨后則使之弛緩,此松弛作用約為罌粟堿的25%,茴香腦約為28%,茴香酮約3%,茴香醛約為4%,檸檬烯約為2%,桉葉油素約為1%。揮發油作用于豚鼠回腸縱行肌肌束,增強其收縮,EC50為6-7μg/ml。小茴香丙酮浸出物對鵪鶉離體直腸有興奮作用,有效成分是茴香腦,收縮反應是組胺樣作用。將充水的微小氣球植入兔幽門括約肌層,記錄氣球內壓的變化觀察胃運動,在靜注戊巴妥鈉抑制胃運動的狀態下,口服小茴香24mg/kg,可使胃運動出現有意義的恢復,尤以給藥后30min和35min時,與對照組比較有非常顯著差別。
(2)抗潰瘍作用:小茴香600mg/kg十二指腸或口服給藥,對大鼠胃液分泌的抑制約38.9%,對Shay潰瘍胃液分泌的抑制為34.9%,而對應激性潰瘍胃液分泌的抑制為33.8%。但小茴香末口服或十二指腸給藥,不論對阿司匹林誘發的大鼠潰瘍或應激性潰瘍均無明顯效果。
(3)利膽作用:小茴香有利膽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并使膽汁固體成分增加。
2、對氣管的作用:小茴香揮發油對豚鼠氣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將揮發油溶于12%乙醇給麻醉豚鼠灌胃,可使氣管內液體分泌增加,切斷胃神經不產生影響,認為此作用不是通過胃反應引起。
3、對肝的作用:對部分肝摘除大鼠,給小茴香揮發油10d,肝組織再生增加,肝的重量比對照組增加。
4、性激素樣作用:雄大鼠給小茴香丙酮浸出物15d,睪丸、輸精管的總蛋白含量減少,精囊和前列腺的總蛋白則明顯增加,這些器官的酸性、堿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雌大鼠用丙酮浸出物10d,出現陰道內角化及性周期促進,乳腺、輸卵管、子宮內膜、子宮肌層重量增加,認為小茴香有雌激素樣作用。另有報道,認為有效成分為茴香腦及其聚合物如二聚茴香腦。
5、其他作用:小茴香揮發油、茴香腦對青蛙都有中樞麻痹作用,對蛙心肌開始稍有興奮,接著引起麻痹。對神經肌肉呈箭毒樣麻痹,肌肉自身的興奮性減弱。由小茴香提取的植物聚多糖有抗腫瘤作用。揮發油對真菌孢子、鳥型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滅菌作用。
相關論述1、《千金·食治》:“主蛇咬瘡久不瘥,搗敷之。又治九種瘺。”
2、《日華子》:“治干、濕腳氣并腎勞癲疝氣,開胃下食,治膀胱痛,陰疼。”
3、《開寶本草》:“主膀胱間冷氣及盲腸氣,調中止痛,嘔吐。”
4、《得配本草》:“運脾開胃,理氣消食,治霍亂嘔逆,腹冷氣脹,閃挫腰痛。”
5、《隨息居飲食譜》:“殺蟲辟穢,制魚肉腥臊冷滯諸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腸氣疼悶,不省人事:小茴香(鹽炒)、枳殼(麩炒)各一兩,沒藥半兩。諸藥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圣惠方》)
2、治寒疝疼痛:川棟子四錢,木香三錢,茴香二錢,吳茱萸一錢(湯泡)。長流水煎服。(《醫方集解》導氣湯)
3、治寒氣停滯心腹,腹痛泄瀉:茴香一兩(微炒),甘草二兩(炙,挫),高良姜二兩(去蘆,河水浸三日,逐日換水,切作片子,以麻油四兩炒微黑色,晾干),鹽三兩(炒)。諸藥合后再炒令熱,急用碗盛,以碗蓋,勿令透氣,候冷碾為末。每服二錢,白湯點服。(《衛生家寶》雞舌香湯)
4、治脅下疼痛:小茴香一兩(炒),枳殼五錢(麩炒)。上為末。每服三錢,鹽湯調下。(《袖珍方》)
5、治腎虛腰痛,轉側不能,嗜臥疲弱者:小茴香(炒,研末)。破開豬腰子,作薄片,不令斷,層層摻藥末,水紙裹,煨熟。細嚼,酒咽。(《證治要訣》)
6、治下消小便如膏油:茴香(炒)、苦棟(炒)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一盞,食前調服。(《濟生拔萃》)
7、治一切水氣,四肢腫滿:茴香子(炒)、烏藥(生用)、高良姜(湯浸,焙干)、青橘皮(去瓤)各一兩。上藥搗篩。每服二錢匕,酒半盞,煎數沸,去深,稍熱服。(《圣濟總錄》妙
香湯)
8、治小便夜多及引飲不止:茴香不以多少,淘凈,入少鹽,炒為末,用純糯米輒一于大,臨臥炙軟熟,蘸茴香末啖之,以溫酒送下。(《普濟方》)
9、治遺尿:小茴香6g,桑螵蛸15 g,裝入豬尿胞內,焙干研末。每次3g,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10、治虛氣沖上,耳鳴耳聾:茴香(炒)、木香、蓽澄茄(去蒂),共為末。外以青鹽為末,入糯米粉內,煮糊為丸。每服三四十粒,鹽湯下。(《澹寮集驗方》青鹽下氣丸)
11、治牙疳:用茴香、橘梗燒灰存性,為末敷,干則油調。(《衛生易簡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初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鹽小茴香、制小茴香密閉,置陰涼干燥處。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雙懸果細圓柱形,兩端略尖,有時略彎曲,長4-8mm,直徑1.5-2.5mm;表面黃綠色至棕色,光滑無毛,頂端有圓錐形黃棕色的花柱基,有時基部有小果柄,分果長橢圓形,背面隆起,有5條縱直棱線,接合面平坦,中央色較深,有縱溝紋。橫切面近五角形,背面的四邊約等長。氣特異而芳香,味微甜而辛。
以粒大飽滿、黃綠色、氣味濃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8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