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藋,中藥名。為藜科藜屬植物小藜Cheno podium serotinum L.的全草。具有疏風(fēng)清熱,解毒去濕,殺蟲的功效。主治風(fēng)熱感冒,腹瀉,痢疾,蕁麻疹,瘡瘍腫毒,疥癬,濕瘡,疳瘡,白癜風(fēng),蟲咬傷。
中文名稱
灰藋別名
金鎖天、灰藜、水落藜、灰條、灰滌菜、灰蒴、灰莧、灰莧菜、灰灰菜性味歸經(jīng)
味甘、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疏風(fēng)清熱,解毒去濕,殺蟲。主治風(fēng)熱感冒,腹瀉,痢疾,蕁麻疹,瘡瘍腫毒,疥癬,濕瘡,疳瘡,白癜風(fēng),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煎水洗;或搗敷;或燒灰調(diào)敷。相關(guān)論述1、《本草拾遺》:主惡瘡,蟲、蠶、蜘蛛等咬,搗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湯,去疥癬風(fēng)瘙;燒為灰,口含及內(nèi)齒孔中,殺齒?甘瘡。取灰三四度淋取汁,蝕息肉,除白癜風(fēng),黑子面,箸肉作瘡。
2、《醫(yī)林纂要》:去濕熱。
3、《四川中藥志》:能清熱退燒。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 治蕁麻疹:小藜全草,適量。煎水外洗。(《浙江藥用植物志》)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3-4月采收,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灰黃色。葉片皺縮破碎,展開后完整葉通常具3淺裂,裂片具波狀鋸齒。花序穗狀腋生或頂生。胞果包在花被內(nèi),果皮膜質(zhì),有明顯的蜂窩狀網(wǎng)紋,果皮與種皮貼生。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68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