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齒,中藥名。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的化石。具有鎮驚安神,清熱除煩的功效。主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
中文名稱
龍齒性味歸經
味甘、澀,性涼;歸心、肝經藥材分類
礦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鎮驚安神,清熱除煩。
主治1、主要用于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
2、西醫診為高血壓病、失眠、癲癇、躁郁精神病、精神分裂癥等屬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者,遺精、遺尿、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屬正虛不固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禁忌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四環素族、異煙肼同用,形成絡合物,降低溶解度,影響吸收.
(2)不宜與洋地黃同用,增強作用和毒性。
(3)不宜與磷酸鹽(磷酸氯化喹啉、磷酸可待因等)、硫酸鹽(硫酸亞鐵、硫酸甲苯磺丁脲等)同用,可以產生沉淀,使療效降低。
(4)不宜與強的松龍片配伍,容易生成難溶物顯著降低生物利用度。
(5)不宜與維生素C配伍,氧化后失去作用。
3、飲食禁忌:忌鯉魚、鐵器。
注意事項1、《本草經集注》: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2、《雷公炮制藥性解》:畏干漆、蜀椒、理石。
化學成分主要含有碳酸鈣,磷酸鈣。尚含少量的鐵、鉀、鈉、硫酸根等。
藥理作用中樞鎮靜作用:龍齒能降低小鼠腦組織中多巴紅胺和高香草酸水平,使中樞神經鎮靜。
相關論述《本經逢原》:形似筆架,重數兩,外光澤如瓷,碎之其理如石,內如龍骨,舐之粘舌者真。亦有微黑,而煅之色如翡翠者為蒼龍齒,較白者更勝。其小如筍尖或如指狀者,海鰍齒及骨也。叢生如貫眾根者,海馬齒也,舐之亦能粘舌。世多以等類偽充,不可不祥。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用于驚癇癲狂,心悸煩熱,失眠多夢。龍齒功擅鎮心安神,治療因驚成癇,搬狂譫語,可配鐵粉、凝水石、茯神等,如《圣濟總錄》龍齒丸;恍惚多忘,癲癇狂亂,屬氣血不足者,可配人參、當歸、酸棗仁、遠志等補氣養血以安神,如《世醫得效方》歸神丹;心氣不足,以致心悸怔忡,夢寐不寧者,宜配入人參、菖蒲、朱砂等養心安神藥中用之,如《張氏醫通)遠志丸;若傷寒陽痙,通體大熱,心神煩悸者,可與水牛角、牛黃同用;若驚癇而兼痰實壯熱者,可與大黃、枳殼、樸消等導熱化痰之品同用,如《圣濟總錄》龍齒湯?,F代常用本品合麥冬、地黃、棗仁等治療神經衰弱之失眠驚悸、夢遺等證。
2、此外,治小兒天釣,手腳掣動,眼目不定,有時笑啼嗔怒,龍齒可配鉤藤、蟬蛻、朱砂等,如《圣惠方》龍齒散;龍齒與白芍、大黃等同用,可用于小兒驚啼,煩熱,夜臥不安,如《證治準繩》龍齒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采挖后,除去泥沙。炮制方法1、龍齒: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泥沙,打碎。生品多用于驚癇,癲狂,心悸,怔忡等。
2、煅龍齒:取凈龍齒,置適宜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紅透,取出,放涼。用時碾碎。煅后易于粉碎,多用于失眠多夢等。
3、鹽淬龍齒取凈龍齒,置適宜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紅透,取出,立即噴灑食鹽水,冷后研碎。每凈龍齒100kg,用食鹽12.5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干燥處,鹽淬龍齒,密閉,防潮。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龍齒:呈齒狀或破碎成不規則的塊狀。完整者可分為犬齒及臼齒。犬齒呈圓錐形,先端較細或稍彎曲;長約7cm,直徑0.8-3.5cm,先端斷面常中空。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略彎曲,一端較細,長2-20cm,直徑1-9cm,有深淺不同的溝棱。表面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習稱"青龍齒";為白色或黃白色者,習稱"白龍齒"。具棕黃色條紋及斑點,有的表面呈有光澤的琺瑯質(年限淺)。質堅硬,斷面常分為兩層,層間有空隙,有時間有石化的牙髓,有吸濕力。無臭,無味。以體完整、吸水力強者為佳。
2、龍齒墩(俗稱牙床):為不規則方形,長約7cm。表面灰白色,粗糙或光滑,在龍齒脫落處有明顯痕跡。質堅硬,斷面粗糙,亦有吸濕力。以吸濕力強者為佳,但比龍齒質次。
飲片性狀1、龍齒:參見藥材性狀。
2、煅龍齒:形如龍齒,表面灰白色或青灰色,質疏松無光澤,粘舌性強。
3、鹽淬龍齒:形如龍齒,微有咸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6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