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香葇,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全草。具有祛暑,活血,理氣,化濕的功效。主治夏月感冒,中暑嘔惡,腹痛泄瀉,跌打瘀痛,濕疹,癤腫。
中文名稱
石香葇拉丁文名
Mosla chinensis Maxim.別名
石蘇、蚊子草、石艾,獨行千里、青香薷、五香草、細葉香薷、小香薷、廣香薷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暑,活血,理氣,化濕。主治 主要用于夏月感冒,中暑嘔惡,腹痛泄瀉,跌打瘀痛,濕疹,癤腫。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研末。外用:煎洗、搗爛或研末調敷。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約0.7%,香荊芥酚65%、香荊芥酚乙酸酯6%,尚有對-聚傘花素、α-側柏烯、芳樟醇、龍腦、α-石竹烯等。藥理作用 揮發油,性質穩定,有芳香氣味。試管內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β-鏈球菌、腦膜炎球菌、卡他球菌、枯草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弗氏痢疾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不僅可以抑菌,且有殺菌作用;其殺菌力大大超過石炭酸及大葉桉的揮發油等;血清對其作用無明顯影響。香薷油在試管中對A型腦膜炎雙球菌抗菌作用很強。0.1%揮發油混懸液噴喉,能在3天內控制流感。體外試驗(雞胚接種)對流感病毒具有一定滅活能力,滅活濃度在1:1000-1:2000之間;其水提取物的滅活濃度在1:200-1:400之間。香薷油50mg皮下注射于幼兔,可出現某些毒性反應。相關論述1、《開寶本草》:主調中溫胃,止霍亂吐瀉,心腹脹滿,臍腹痛,腸鳴。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解蛇毒,散瘀定痛,化濁解暑。治毒蛇咬傷,跌打瘀痛,中暑發熱,皮膚濕疹瘙癢,多發性癤腫。
3、《江西草藥》:祛暑理氣。治小兒夏季熱初期,中暑作嘔。
4、《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暑行氣,解表,止痛。治中暑,感冒,胃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處理白喉和腦膜炎帶菌者:用石香薷油含片,每日3次,每次2片,共享3天。各觀察4例,均于1-2天轉陰。用于治療扁桃體炎和咽部炎癥,也有一定療效。
2、用于手術野皮膚消毒:先配制成0.5%露華薺r揮發油乙醇溶液,在每100毫升中再加5%堿性復紅酒精溶液0.1毫升,即成消毒液。手術前于手術野消毒1-2次,手術后于切口再行消毒1次。觀察手術170例,其中包括脾切除,胃次全切除、胃空腸吻合、疝修補、子宮切除、闌尾切除、剖腹探查、卵巢切除及男女絕育手術,除7例化膿性感染手術和1例因用2%濃度消毒致表皮剝脫外,切口均呈Ⅰ期愈合。應用后并無不良的全身反應,對局部雖有一定的刺激性,但未發現有脫屑、紅疹等不良現象,故適用于一般健康皮膚的消毒。對于敏感皮膚及粘膜,因有刺痛感,不宜采用
3、治療陰道霉菌:陰道沖洗后用陰道棉花塞蘸100-300%石香薷蒸餾液塞入陰道內,24小時取出,每天1次,5次為一療程,月經期暫停治療;或將蒸餾液稍稀釋后作陰道灌洗。對不明原因的外陰瘙癢者,用稀釋蒸餾液坐浴。共治療28例,下次月經后復查痊愈26例。經2年多臨床觀察,療效穩定,治愈率達90%以上。如改用油劑,效果更好。
4、防治感冒;薺苧、薄荷、陳皮各二錢,金銀花莖葉四錢,蔥白三個,煎水當茶飲。
5、治中暑腹痛:薺苧一兩,水煎服,紅糖為引。
6、治胃痛:薺苧、黃毛耳草各等量,曬干研末,每次二至三錢,每日三次,溫開水送服。(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7、治陰部濕疹:細葉香薷煎水洗患處。(《廣西中草藥》)
8、治蛇傷癤腫:野香薷鮮品,搗爛外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地上部分,除去根部,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全草,全體被毛,長約20-30cm。莖細,上部方柱形,稍呈波狀彎曲,有分枝;基部紫紅色,上部灰綠色,節明顯,節間長約3厘米;質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葉對生,披針形,灰綠色至綠色,皺縮,易破碎,多無花序。氣香,味辛涼而微有灼感。以苗矮,色青綠、葉多,枝嫩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6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