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實,中藥名。為百合科蔥屬植物蔥Allium fistulosum L.的種子。具有溫腎,明目,解毒的功效。主治腎虛陽毒,遺精,目眩,視物昏暗,瘡癰。
中文名稱
蔥實別名
蔥子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溫腎,明目,解毒。主治主要用于腎虛陽毒,遺精,目眩,視物昏暗,瘡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煮粥。外用:熬膏敷貼,煎水洗。藥理作用抗真菌作用:蔥實中分離的單酸甘油酯等在V8培養(yǎng)基上抑制真菌生長。
相關(guān)論述1、《本經(jīng)》:主明目,補(bǔ)中不足。
2、《本草經(jīng)集注》:解藜蘆毒。
3、《中藥志》:治腎虛陽痿,目眩。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1、治眼暗,補(bǔ)不足:搗蔥實和蜜,丸如梧子大。食后,飲汁服一二十丸,日二三服。(《食醫(yī)心鏡》)
2、治疔:蜂蜜一兩,蔥心七個。同熬,滴水成珠,攤絹帛上貼。(《本草原始》)
3、治食諸毒肉,吐血不止,痿黃甚者:蔥子一升,洗,煮使破,取汁停冷,服半升,日夜各一服,血定止。(《衛(wèi)生易簡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果實,曬干,搓取種子,簸去雜質(zhì)。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種子三角狀扁卵形,一面微凹,另面隆起,有棱線1-2條,長3-4mm,寬2-3mm。表面黑色,多光滑或偶有疏皺紋,凹面平滑。基部有兩個突起,較短的突起先端灰棕色或灰白色,為種臍,較長的突起先端為珠孔。縱切面可見種皮菲薄,胚乳灰白色,胚白色,彎曲,子葉1枚。體輕,質(zhì)堅硬。氣特異嚼之有蔥味。以粒飽滿,色黑,無雜質(zhì)者為佳。
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9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