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蜜,中藥名。為豆科駱駝刺屬植物駱駝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葉中分泌液凝結(jié)而成糖粒。具有收斂澀腸,止痛的功效。主治痢疾,腹瀉,脘腹脹痛,骨蒸煩渴,頭痛,牙痛。
中文名稱
刺蜜別名
羊刺蜜、草蜜、給敦羅、刺糖、駱駝刺糖、陽塔克西克爾性味歸經(jīng)
味甘、酸,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斂澀腸,止痛。主治主要用于痢疾,腹瀉,脘腹脹痛,骨蒸煩渴,頭痛,牙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化學(xué)成分 花期采集的地上部分(干)含維生素C-110毫克%、胡蘿卜素10毫克%,維生素K、少量維生素B1、熊果酸0.30%、黃烷醇0.23%。干根含維生素C-80毫克%、胡蘿卜素8毫克%、熊果酸0.75%。本品預(yù)試含生物堿。相關(guān)論述1、《本草拾遺》:主骨熱,痰嗽,痢暴下血,開胃,止渴,除煩。
2、《新疆藥材》:療痢疾,腹瀉,腹痛。
3、《新疆中草藥手冊》:滋補強壯,澀腸,止痛。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1、治痢疾,腹瀉,腹痛:刺糖三錢,為末,沖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2、治頑固性頭痛:刺糖二克,駱駝蓬草一克,駱駝蹄草二克。共研粉末,日服三次,每次一至二克。(《新疆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有糖粒時,在植株下鋪布,敲打植株,糖顆粒即落下,收集糖粒除去雜質(zhì)。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顆粒狀,直徑1-5mm,我表淡黃色至棕黃色,略具粘性,氣微,味甜。常混有原植物的小刺及倒卵形革質(zhì)的小葉片。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9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