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根,中藥名。為馬鞭草科大青屬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的根。具有行氣健脾,祛風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治食滯腹脹,頭昏,虛咳,久痢脫肛,腸痔下血,淋濁帶下,風濕痛,腳氣,癰疽腫毒,漆瘡,高血壓病。
中文名稱
臭牡丹根別名
臭楓根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氣健脾,祛風除濕,消腫解毒。主治主要用于食滯腹脹,頭昏,虛咳,久痢脫肛,腸痔下血,淋濁帶下,風濕痛,腳氣,癰疽腫毒,漆瘡,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藥理作用1、抗腫瘤作用: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B部分腹腔或皮下注射每日100g/kg,連續6-8d,能延緩小鼠內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腫瘤的生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并能干擾3H-TdR摻入S180的荷瘤小鼠肝、脾組織DNA的生成。但對艾氏腹水癌(EAC)和Lewis肺癌小鼠無明顯影響,臭牡丹提取物C部分對H22腫瘤也有抑制作用。
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皮下注射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10g/kg、100g/kg,連續7d,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有明顯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綿羊紅細胞(SRBC)所致溶血素抗體的產生。
相關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煎洗腳腫。煮烏雞同食去頭昏。亦治毒瘡,消腫止痛。
2、《草木便方》:清熱,補氣,健脾。治虛密骨蒸,氣腫,黃疸,腳弱。
3、《分類草藥性》:健脾補氣。治白濁,咳嗽。燉烏骨雞服,大補中氣。
4、《天寶本草》:補肺腎兩虛。治頭暈。
5、《貴州民間方藥集》:為強壯劑。治虛弱,浮腫,消服脹,治腹痛。又可通經,治婦女血崩。
6、《四川中藥志》:治腳氣,虛咳。
7、《陜西中草藥》:行氣活血,祛風平肝,消腫解毒。治崩漏,白帶,月經不調,頭暈目眩,高血壓,風濕疼痛,疝氣,脫肛,痔瘡,痢疾,癰疽瘡毒,毒蛇咬傷。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頭昏痛:臭牡丹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打入雞蛋二個(整煮),去渣,食蛋及湯。
2、治大便下血:臭牡丹根五錢至一兩,豬大腸不拘量。同燉湯服。
3、治風濕關節痛:臭牡丹根一兩至一兩五錢。酒水各半煎,兩次分服。或同豬蹄筋二兩燉湯服。
4、治瘰疬,跌打損傷:臭牡丹根四兩,燒酒一斤,同封浸(十六天可服)。每日飲酒一至二兩。(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
5、治痢疾,漆瘡:臭牡丹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6、治蕁麻疹:鮮臭牡丹根二兩。煎汁加雞蛋三只,煮食,連服數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79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