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地茶,中藥名。為紫金牛科植物平地木Ardisia japonica(Thunb.)Bl.的全株。具有止咳平喘,清利濕熱,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哮喘,濕熱黃疸,水腫,血瘀經(jīng)閉,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等。
中文名稱
矮地茶拉丁文名
Physalis Calyx Seu Fructus別名
平地木、老勿大、不出林、葉底珠性味歸經(jīng)
味苦、辛,性平;歸肺、肝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醫(yī)保類型
醫(yī)保(矮地茶)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止咳平喘,清利濕熱,活血化瘀。
主治主要用于哮喘,濕熱黃疸,水腫,血瘀經(jīng)閉,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鮮品搗汁服。外用:搗爛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1、《植物名實圖考》:孕婦忌服。
2、《浙江民間草藥》:有老胃氣痛者忌服。
化學(xué)成分含矮茶素(巖白茶素)、冬青萜醇、2-甲基腰果酚、檞皮苷、檞皮素、酸藤子醌、紫金牛酚Ⅰ、Ⅱ,紫金牛素、酸金牛醌、紫金牛醌A、B、C,楊梅苷以及揮發(fā)油等。
藥理作用1、對呼吸系統(tǒng)作用:矮地茶煎劑對小鼠灌胃產(chǎn)生明顯的祛痰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為黃酮苷如檞皮苷、楊梅苷等,通過吸收而非刺激黏膜產(chǎn)生祛痰作用;矮地茶煎劑和矮茶素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矮地茶揮發(fā)油和黃酮苷注射給藥對組織胺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有抑制作用。
2、抗菌、抗病毒作用:矮地茶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紫金牛酚Ⅰ、Ⅱ的抑制結(jié)核桿菌生長效力較強(qiáng)。
3、促病變組織恢復(fù):用矮地茶80毫克/千克灌胃可使二氧化硫熏氣產(chǎn)生病理變化的大鼠杯狀細(xì)胞減少,炎癥細(xì)胞浸潤減輕,肺氣腫及肺萎陷程度亦減輕。
毒理作用巖白菜素的毒性低,小鼠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為10g/kg。粗黃酮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31g/kg,純黃酮甙為0.84g/kg。大鼠長期毒性試驗表明,口服給予相當(dāng)于臨床用量的60-330倍的藥物連續(xù)60天,平地木及巖白菜素對動物的生長發(fā)育和各主要臟器有一定毒性反應(yīng)。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1、治支氣管炎:矮地茶20g,六月雪、肺經(jīng)草各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中國民族藥志》)
2、治小兒肺炎:紫金牛30g,枇杷葉7片,陳皮15g;如有咯血或痰中帶血者,加旱蓮草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葉血勞傷,怯癥垂危,久嗽成勞:平地木葉干者三錢,豬肺連心一具,水洗凈血,用白湯焯過,以瓦片挑開肺管,將葉包裹,麻線縛好,再人水煮熟,先吃肺湯,然后去藥食肺,若嫌味淡,以清醬蘸食,食一肺后,病勢自減,食三肺,無不愈者。(《綱目拾遺》)
4、治肺癰:紫金牛30g,魚腥草30g。水煎,2次分服。(《江西民間草藥》)
5、治急性黃疸型肝炎:紫金牛、陰行草、車前草各30g,白茅根15g。水煎服。
6、治腎炎浮腫,尿血尿少:紫金牛、車前草、葎草、鬼針草各9g。水煎服。
7、治白帶:平地木30g,白扁豆、椿根白皮各12g。煎服。(5-7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8、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疼痛:矮茶風(fēng)12g,威靈仙12g,八角楓須根(白龍須)3g,雞血藤20g。水煎,加酒少許服。(《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
9、治睪丸腫脹:平地木、梔子根各15g,黃藥子、苦楝子各9g。水煎去渣,加鴨蛋(去殼)2個同煮,食蛋喝湯。(《安徽中草藥》)
10、治陰毒初起:紫金牛2000-2500g。才水煎去渣,濃縮到250g,涂患處。(《安徽中草藥》)
相關(guān)配伍1、矮地茶配枇杷葉:矮地茶苫辛性平,功專止咳祛痰;枇杷葉苦微寒,長于清肺止咳。兩藥伍用,有清肺化痰止咳之功。適用于肺熱咳嗽,氣逆喘急,痰黃濃稠者。
2、矮地茶配茵陳:矮地茶苦辛性平,既能止咳祛痰,又善清利濕熱;茵陳苦辛微寒,尤善清利濕熱而退黃,為治黃疸之要藥。兩藥伍用,共奏利濕退黃之功。適用于濕熱黃疸。
鑒別用藥矮地茶與杏仁:二者均能止咳平喘,皆可治外感、內(nèi)傷引起的咳嗽氣喘證。但杏仁降肺氣之中兼有宣肺之功,為治咳喘要藥,又能潤腸通便;矮地茶止咳祛痰力強(qiáng),略兼平喘之功,尤適用于咳喘痰多屬熱者,又能清利濕熱,活血化瘀。
相關(guān)藥品復(fù)方矮地茶片、慢支紫紅丸、紫茶顆粒、支氣管炎片、抗癆膠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栽后3-4年在8-9月采收,宜用挖密留稀的辦法,或每隔25cm留苗2-3株不挖,過2-3年又可收獲。挖后洗凈曬干即成。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置陰涼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全株長15-25cm。往往附有匍匐根莖。莖圓柱形或稍扁,直徑2-5mm,表面暗紅棕色,具細(xì)縱紋及突起的葉痕,基部疏生須狀不定根;頂端有時可見花梗或暗紅色皺縮的球形小果。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淡紅棕色,中央有白色髓。葉常3-5枚集生于莖頂,葉片稍卷曲或破碎,展平后呈橢圓形,表面灰綠色至棕褐色,嫩葉附生腺毛,邊緣具細(xì)鋸齒,網(wǎng)脈明顯。氣微,味微澀。 以莖色紅棕,葉色綠者為佳。
飲片性狀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段。根莖圓柱形而彎曲,疏生須根。莖略呈扁圓柱形,表面紅棕色,具細(xì)縱紋,有的具分枝和互生葉痕。切面中央有淡棕色髓部。葉多破碎,灰綠色至棕綠色,頂端較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xì)鋸齒,近革質(zhì)。氣微,味微澀。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0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