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大戟,中藥材名。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根。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的功效。主要用于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瘡癰腫毒,瘰疬痰核等。
中文名稱
京大戟拉丁文名
Euphorbiae Pekinensis Radix別名
邛巨、紅芽大戟、紫大戟、下馬仙門
被子植物門綱
雙子葉植物綱目
大戟目科
大戟科屬
大戟屬種
大戟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肺、脾、腎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飲片名稱
生大戟、醋大戟、煨大戟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主治主要用于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瘡癰腫毒,瘰疬痰核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或熬膏敷;或煎水熏洗。
不良反應1、京大戟有毒成分為大戟苷和蒽醌類衍生物。其有強烈的刺激性,接觸皮膚能引起炎癥。內服可致口腔黏膜、咽喉部和胃腸黏膜腫脹及充血,嚴重時能使呼吸麻痹而死亡。
2、京大戟的內服中毒量為9-15g。
3、中毒癥狀為,早期咽喉部腫脹、充血,劇烈嘔吐、吐出物帶血,腹痛、腹瀉,頭痛、頭暈,心悸、血壓下降,嚴重者脫水、呼吸困難脈搏細弱、體溫下降、昏迷、痙攣,最后發生呼吸或循環衰竭而死亡。
4、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誤服或過量服用引起。應用時應嚴格掌握用量,宜炮制后應用,孕婦及虛弱者禁用。
5、中毒早期可小心洗胃,洗胃后內服生蛋清、牛奶等潤滑保護劑;有脫水者,給5%葡萄糖鹽水靜滴,劇烈嘔吐控制后,可口服補液,維持電解質平衡;呼吸抑制時,給予呼吸興奮劑;局部處理,其他對癥治療。
6、中醫療法:可用甜桔梗30g,煎湯內服;或石菖蒲30g,黑豆15g,水煎頓服;或蘆根120g,白茅根30g,金銀花15g,水煎服。
注意事項1、本品有毒,作用峻猛,故體質虛弱者慎用。
2、不宜與甘草同用。
3、孕婦禁用。
化學成分含大戟甘(euphornin),并含大戟酸、三萜醇、有機酸、鞣質、樹脂膠、糖等。
藥理作用1、致瀉作用:大戟能刺激腸管,引起腸蠕動增加產生瀉下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及熱水提取物均可使實驗動物產生瀉下。
2、利尿作用:大戟根醇提物,可引起狗的腎容積明顯減少,未見利尿作用。對大鼠先造成實驗性腹水后,再灌服大戟煎劑或醇浸液,則可產生明顯的利尿效應。
3、降壓作用:大戟提取液對末梢血管有擴張作用,并能拮抗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
4、抗腫瘤作用:大戟注射液體外試驗能阻斷KY821細胞株細胞周期中的S期,抑制癌細胞DNA合成。對KY821細胞株集落產率的抑制率,大戟組(205μg/ml)為51.8%。以1.053g/kg、1.554g/kg、2.105g/kg三種劑量腹腔注射白血病L615小鼠,結果表明三種劑量的大戟注射液阻斷了腫瘤細胞的S期,并能延長白血病L615小鼠的生存期,其中第二實驗組的生命延長率最高,為71.42%。
5、其他作用:醇提取物有興奮離體妊娠子宮作用。
毒理作用大戟有強烈刺激性,接觸皮膚引起皮炎,口服對口腔、咽喉黏膜以及胃腸黏膜引起充血、腫脹、甚至糜爛,而導致腹痛、泄瀉、脫水、虛脫、呼吸麻痹而死亡。我國歷代本草記載,大戟與甘草配伍是禁忌的,屬十八反之列,動物試驗證明,小鼠腹腔注射大戟、甘草乙醇浸出液或灌服煎劑,可增加大戟的毒性。單純大戟對動物肝功能有一定影響,配伍甘草后對肝功能影響加重。甘草加大戟對大鼠心功能有明顯影響,對腎功則無影響。對大鼠心、肝、腎臟組織形態有一定影響,但停藥后可以恢復。
相關論述1、《本草綱目》:控涎丹,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凝滯而為痰、為飲、為涎、為涕、為癖。大戟能泄臟腑之水濕,甘遂能行經隧之水濕,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氣,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2、《本草經疏》:大戟,陰寒善走而下泄,潔古謂其損真氣,故凡水腫不由于受濕停水,而由于脾虛,土堅則水清,土虛則水泛濫,實脾則能制水,此必然之數也。今不補脾而復用疏泄追逐之藥,是重虛其虛也,宜詳辨而深戒之。惟留飲、伏飲停滯中焦及元氣壯實之人患水濕,乃可一暫施耳。
3、《本經逢原》:大戟,惟稟陰毒,峻利首推,苦寒下走腎陰,辛散上瀉肺氣,兼橫行經脈,故《本經》專治十二水,腹滿急痛等證,皆濁陰填塞所致,然惟暴脹為宜,云中風者,是指風水膚脹而言,否則傳寫之誤耳。
4、《本草正義》:大戟,《本經》謂主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蓋謂十二經之水濕積聚,以致外腫內滿,而為急痛耳。然茍非體充邪實者,亦不可概投。中風皮膚疼痛六字,當作一句讀,蓋指風濕熱之襲于肌腠者,則辛能疏散,而苦寒又專泄降,是以治之,非泛言外受之風寒,石頑謂指風水膚脹,亦頗有理。吐逆,是指水飲停于上焦,而不能下泄以致上逆者,此以辛苦泄破,通達下降,是以主之。《別錄》主頸腋癰腫,皆痰飲凝絡之癥治。頭痛,亦指飲邪凝聚,水氣上凌者而言。發汗,則驅除水濕之溢于膚腠者耳。利大小便,固通泄攻破之專職矣。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急、慢性腎炎水腫:京大戟根洗凈,刮去粗皮,切片,每斤加食鹽9g,加水混勻,烘干呈淡黃色,研成細粉,裝入膠囊內,每次1.5-2分,日服2次,隔日服1次,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6-9次為一療程。禁食生冷、辛辣、魚腥及豬頭肉等。
2、肝硬化腹水:京大戟根洗凈曬干,研粉,焙成咖啡色,裝入膠囊,每粒0.3g,每3-7天服1次,每次13-16粒,兒童酌減。早飯后2小時用溫開水送服,連服至腹水消失。腹水消失后可服人參養榮丸調理。
相關配伍1、京大戟配干姜:京大戟苦寒逐水;干姜溫里散寒,且制京大戟的苦寒之性。二者相配,有溫陽化濕,攻逐水飲的功效。用于腹水腫脹,小便不利等。
2、京大戟配蒼術:京大戟瀉水逐飲;蒼術燥濕健脾。二藥合用,有行水健脾之功用于濕盛困脾之水腫脹滿。
3、京大戟配大棗:京大戟瀉水逐飲,性較峻烈;大棗甘溫益氣,緩急護胃,既能緩解京大戟的峻烈之性,又能顧護胃氣,使瀉水不傷正氣。二藥合用,用于水腫脹滿及懸飲脅痛等。
4、京大戟配廣木香:京大戟攻逐水飲、通利二便;廣木香行氣寬中。二者配伍,有逐水行氣、消脹除滿之功。用于治療水濕停留引起的喘息、全身腫滿、小便不利等。
5、京大戟配白芥子、甘遂: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甘遂、京大戟瀉水逐飲散結。三者伍用,有祛痰逐飲之功效。用于治療痰飲停滯膈下之咳嗽、胸痛、脅痛、喉中痰鳴,或胸背、頸項突然隱痛不忍,或手足冷痹、神志昏倦等。近年來多用于治療滲岀性胸膜炎。
6、京大戟配葶藶子:京大戟瀉水逐飲;葶藶子利水消腫。二者配伍,功效更顯著。用于治療濕熱所致的水腫。
鑒別用藥生大戟、醋制大戟:生大戟瀉下力猛,具有解毒療傷,解毒散結的功效,除體質壯實者外,多用于蟲舌咬傷,熱毒腫結。醋制大戟緩和峻瀉,具有逐水退腫,逐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水腫壅盛,痰涎留在上焦,咳唾稠黏,喘急背冷及痰迷心竅等。
相關藥品十棗丸。
相關方劑四物丸(《外臺》卷十二引《范汪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8-10月地上部分枯萎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地下根,切段或切片,曬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1、大戟: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生大戟有毒,臨床僅作外用。
2、醋大戟:取凈大置鍋內,用米醋和適量水,浸拌1-2h,用文火煮至醋液被吸盡時,取出,晾至六七成于時,切厚片,干燥。或取凈大戟片,用米醋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每大戟100kg,用米醋30kg。醋制可降低毒性,緩和峻瀉作用。
3、煨大戟:取凈大戟,以面皮包裹,置爐旁煨至面皮焦黃色,取出,剝去面皮,趁熱切薄片,放涼。每大戟100kg,用面粉50kg。煨制可降低毒性。
保存方法
置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呈不規則長圓錐形,略彎曲,常有分枝,根頭膨大,殘留莖基及芽痕。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縱直溝紋及橫向皮孔,支根少而扭曲。質堅硬,斷面類棕黃色或類白色,纖維性。氣微,味微苦、澀。
飲片性狀1、大戟:參見藥材性狀。
2、醋大戟:形如大戟,色澤加深,微有醋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0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