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麻子,中藥名。為亞麻科亞麻屬植物亞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種子。具有養(yǎng)血祛風(fēng),潤燥通便的功效。主治麻風(fēng),皮膚干燥瘙癢,脂溢性脫發(fā),瘡瘍濕疹,燙火傷,腸燥便秘,以及咳嗽氣喘。
中文名稱
亞麻子別名
胡麻子、壁虱胡麻、亞麻仁、大胡麻、胡麻仁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平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養(yǎng)血祛風(fēng),潤燥通便。
主治麻風(fēng),皮膚干燥瘙癢,脂溢性脫發(fā),瘡瘍濕疹,燙火傷,腸燥便秘,以及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1、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2、外用:榨油涂。
禁忌大便滑泄者禁服,孕婦慎服。
注意事項胃弱、大便滑泄及孕婦忌服。
化學(xué)成分1、種子含脂肪油30%-40%,油中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油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等。甾醇類化合物: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6-燕麥甾醇;萜類化合物:環(huán)木菠蘿烯醇、2,4-亞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牻牛兒基牻牛兒醇、亞麻苦苷。
2、子葉及幼芽含酚性化合物:對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的酯。
3、子葉及幼苗含黃酮苷類化合物:光牡荊素-7-鼠李糖苷、芽草素7-鼠李糖苷、異葒草素7-葡萄糖苷等。
藥理作用1、降血脂、抗血栓及抗動脈粥樣硬化:γ-亞麻油酸預(yù)防性給藥(5ml/kg),可顯著降低高脂飲食大鼠血清TG、TC、LDL-Ch及VLDL-Ch含量;對高脂飲食家兔血清TC、LDL-Ch及VLDL-Ch含量也有顯著降低作用,但對TG水平無明顯影響;γ-亞麻油酸治療性給藥,可降低家兔血脂TG、TC、LDL-Ch及VLDL-Ch以及心肌組織中TG和TC含量,并可顯著降低家兔全血黏度低切變率。亞麻子油可通過調(diào)節(jié)血漿TXA2、PGI2水平以抗血栓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用添加10%亞麻子的飼料喂養(yǎng)蛋雞10星期,雞蛋黃中α-亞麻酸(A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并發(fā)現(xiàn)蛋雞的肝臟、腦中DHA含量也相應(yīng)增加,有利于降低血漿三酰甘油及血壓。
2、調(diào)理機體炎性反應(yīng):亞麻籽油1ml灌胃,連續(xù)2星期,可下調(diào)全腸外營養(yǎng)(TNP)支持的腹腔感染(盲腸結(jié)扎加穿孔)大鼠血清TNF、IL-6水平,有調(diào)理機體炎性反應(yīng)的作用;另外,還有潛在的減少體重丟失和改善生存情況的作用。
毒理作用攝入3.0%亞麻子油飼料時,兔血糖、ALT等指標(biāo)的影響較輕,肝臟未見明顯的病理性損傷;6.0%亞麻子油飼料使兔血糖、ALT、AST明顯增高,且肝細(xì)胞濁腫、壞死、炎細(xì)胞浸潤發(fā)生率均很高,說明過量攝入亞麻子油對兔肝臟有損傷。
相關(guān)論述1、《本草圖經(jīng)》:“治大風(fēng)疾(‘疾’《綱目》引作‘瘡癬’)。”
2、《滇南本草》:“治肺癆吐血;熬膏服食,健燥脾胃。”
3、《馮氏錦囊》:“專治三十六種風(fēng),內(nèi)有紫點風(fēng)瘙癢徹骨者,同生地連翹、丹皮、赤芍解毒涼血之藥最妙。”
4、《藥性考》:“療風(fēng)癬禿。”
5、《山西中草藥》:“補益肝腎,養(yǎng)血祛風(fēng)潤燥。治病后虛羸,虛風(fēng)眩暈,腸燥便秘等癥。”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老人皮膚干燥,起鱗屑:亞麻子、當(dāng)歸各90g,紫草30g。做成蜜丸。每服9g,開水送服,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瘡瘍濕疹:亞麻仁15g,白鮮皮12g,地膚子15g,苦參15g。水煎,熏洗患處。(《山東中草藥手冊》)
3、治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亞麻子、白鮮皮、地骨皮各60g。做蜜丸。每服9g,開水送服,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4、治老年或病后體虛便秘:亞麻仁、當(dāng)歸、桑椹子各等分。白蜜制丸。每服9g,每日3次。(《寧夏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8-10月間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曬干,打下種子,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種子呈扁平卵圓形,一端鈍圓,另端尖而略偏斜,長4-6mm,寬2-3mm。表面紅棕色或灰褐色,平滑有光澤,種臍位于尖端的凹入處;種脊淺棕色,位于一側(cè)邊緣。種皮薄,胚乳棕色,薄膜狀;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無臭,嚼之有豆腥味。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0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