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芳藤,中藥材名。為衛矛科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d.-Mazz.的帶葉莖枝。具有行氣活血,止血散瘀,利濕止瀉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風濕痹痛,咯血,吐血,血崩,月經不調,子宮脫垂,水腫,久瀉,跌打骨折,創傷出血。
中文名稱
扶芳藤別名
滂藤、巖青藤、萬年青、千斤藤、山百足、對葉腎、土杜仲、藤衛矛、尖葉爬行衛矛、過墻風、攀援絲棉木、坐轉藤、小藤仲、爬墻虎、換骨筋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腎、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行氣活血,止血散瘀,利濕止瀉。
主治腰膝酸痛,風濕痹痛,咯血,吐血,血崩,月經不調,子宮脫垂,水腫,久瀉,跌打骨折,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粉調敷,或搗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化學成分含衛矛醇;種子含前西紅柿紅素和前-γ-胡蘿卜素。
藥理作用1、抗凝血作用:扶芳藤水提液、95%醇提液灌胃1小時后,按毛細管法測定凝血時間,結果均能使小鼠凝血時間和出血時間縮短,提示有止血作用。
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扶芳藤水提液、95%醇提液灌胃后,可使小鼠胸腺和脾臟重量明顯增加,說明可能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3、對心血管的作用:扶芳藤水煎醇沉液可延長小鼠心肌缺氧的存活時間,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去甲腎上腺素(NA)所致的腸系膜微循環障礙,并可擴張耳郭微血管。
毒理作用用相當于成人每日的200倍(成人量每日30g/kg)300%扶芳藤水提液每日0.04mg小鼠灌胃1次,藥后觀察7日,小鼠均無異常表現,無一死亡,限于藥物濃度體積,未能測出小鼠口服半數致死量。
相關論述1、《本草拾遺》:主一切血,一切氣,去百病,久服延年,變白不老。大主風血,以酒浸服。
2、《藥性考》:行氣活血,去冷除風。
3、《貴州民間藥物》:活血,殺蟲。治跌打損傷。
4、《天目山藥用植物志》:行氣活血,治腰膝疼痛。
5、《浙江常用民間草藥》:止瀉治慢性腹瀉。
6、《貴州草藥》:清熱定驚。治小兒驚風,骨折后關節強直。
7、《湖南藥物志》:治半身不遂,胃痛,水腫,兩腳轉筋,四肢無力,風寒牙痛。
8、《廣西本草選編》:治子宮脫垂。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腰肌勞損,關節酸痛扶芳藤30g,大血藤15g,或加梵天花根15g。水煎,沖紅糖、黃酒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小兒驚風:過墻風15g,搗絨兌淘米水服。(《賢州草藥》)
3、治子宮脫垂:扶芳藤120g。水煎沖黃酒、紅糖服。(《廣西本草選編》)
4、治小兒腎炎浮腫:扶芳藤莖葉30-60g,杠板歸9-15g,荔枝殼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慢性腹瀉或痢疾:扶芳藤30g,石血15g,白扁豆30g,紅棗10枚。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編》)
6、治骨折后關節強直:過墻風90g,獅子草60g。煅水,洗患處。(《貴州草藥》)
7、治創傷出血:(1)換骨筋莖皮研粉,撒敷。(《云南思茅中草藥選》)(2)(扶芳藤)鮮葉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8、治風寒牙痛:扶芳藤莖30-60g,雞蛋3枚。蛋煮熟,去藥食蛋。(《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2-11月莖、葉可采,切碎,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莖枝呈圓柱形。表面灰綠色,多生細根,并具小瘤狀突起。質脆易折,斷面黃白色,中空。葉對生,橢圓形,長2-8cm,寬1-4cm,先端尖或短銳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質較厚或稍帶革質,上面葉脈稍突起。氣微弱,味辛。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0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