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精草,中藥名。為谷精草科植物白藥谷精草EriocaulonluzulifoliumMart.帶花莖的頭狀花序。分布于華東、中南及山西、陜西、臺灣、貴州等地。具有祛風散熱,明目退翳之功效。用于目赤翳障,羞明流淚,雀目,頭痛,鼻淵,喉痹,牙痛及風疹瘙癢。
中文名稱
小谷精草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平。歸肝、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散熱,明目退翳。主治 用于目赤翳障,羞明流淚,雀目,頭痛,鼻淵,喉痹,牙痛及風疹瘙癢。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燒存性,研末外撒;或為末吹鼻,燒煙熏鼻。注意事項 血虛目疾慎服;忌用鐵器煎藥。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對須瘡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有抑制作用,對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綠膿桿菌有抗菌作用。相關論述 《開寶本草》:“主療喉痹,齒風痛,及諸瘡疥。”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目赤腫痛:谷精草15g,薺菜15g,紫金牛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偏正頭痛:谷精草一兩。為末,白面調攤紙花上,貼痛處,干又換。(《姚僧坦集驗方》)
3、治感冒發熱頭痛,咽炎:谷精草9-12g。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將花莖拔出,除凈泥雜,曬干。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根及雜質,切段,篩去灰屑。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本品為帶有花莖的頭狀花序,多扎成小把。全體呈淡棕色。花莖纖細,長14-24cm,直徑不及1mm,表面淡黃綠色,有4-5條扭曲棱線,質柔軟,不易折斷。頭狀花序半球形,直徑4-5mm;底部有黃白色總苞,總苞片膜質,倒卵形,緊密排列成盤狀。小花數十朵,灰白色,排列甚密,表面附有白粉。用手搓碎花序,可見多數黑色花藥及細小灰綠色未成熟的果實。氣微,味淡。以珠(花序)大而緊、色灰白,花莖短、色黃綠者為佳。
2、飲片性狀:本品為不規則段狀,頭狀花序呈半球形,底部有苞片層層緊密排列,苞片淡黃綠色,有光澤。揉碎花序,可見多數黑色花藥及細小黃綠色未成熟的果實。花莖纖細,質柔嫩,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0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