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根,中藥名。為蕁麻科苧麻屬植物苧麻Boehmeria nivea(L.)Gaud.的根和根莖。具有涼血止血,安胎,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血熱迫血妄行的各種出血證,血熱胎動不安、胎漏下血、熱毒癰腫等。
中文名稱
苧麻根拉丁文名
Radix Boehmeriae別名
苧根、野苧根、苧麻茹性味歸經
味甘,性寒;歸心、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涼血止血,安胎,清熱解毒。
主治主要用于血熱迫血妄行的各種出血證,血熱胎動不安、胎漏下血、熱毒癰腫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30g;或搗汁。外用:鮮品搗敷;或煎湯熏洗。
不良反應若攝入過量苧麻根或用藥時間過長,可致中毒,主要表現為視神經毒性,及腎臟損害。中毒解救的一般方法可用催吐、洗胃、輸液,其他可對癥治療。
注意事項無實熱者慎服。
化學成分根含酚類、三萜甾醇、綠原酸、咖啡酸等。
藥理作用1、對血液循環系統的影響:苧麻根所含成分綠原酸生成的咖啡酸有明顯的止血作用,可使小鼠尾部人工瘡面出血量減少,出血時間縮短。
2、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血凝酸胺”毒性極低,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1583±80mg/kg。家兔靜脈注射,對血壓呼吸無明顯影響,連續靜脈注射10d對心電圖及肝、腎功能也均無改變。
相關論述1、《名醫別錄》:主小兒赤丹,其漬苧汁治渴。安胎,貼熱丹毒腫有效。漚苧汁,主消渴也。
2、《醫林纂要》:孕婦兩三月后,相火日盛,血益熱,胎多不安。苧根甘咸入心,能布散其光明,而不為郁熱,此安胎良藥也。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出血不止,有氣隨血脫之象者,配伍人參、蛤粉等同用,如苧根散(《圣濟總錄》)。
2、治勞損所致的胎動腹痛下血,配地黃、阿膠、當歸、白芍等同用,如苧根湯(《小品方》)。
相關配伍1、苧麻根配大薊:大薊味甘、苦,性涼,歸心、肝經,涼血止血之力較強,兼有散瘀消癰之功;苧麻根味甘,性寒,歸心、肝、腎、膀胱經,清熱安胎,利尿通淋。兩藥相配,適用于血熱妄行的各種出血證及癰腫瘡毒等。
2、苧麻根配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心、肺、胃、膽、大腸經,瀉火解毒之力較強尤善清中上二焦的火熱,清熱燥濕;苧麻根甘寒,歸心肝經,瀉火之力不及黃芩,主要用于各種內外傷出血。苧麻根瀉火解毒,清熱涼血止血,清熱安胎。兩藥相配,適用于血熱胎動不安,胎漏下血等。
相關藥品腮腺寧糊劑。
相關方劑苧根湯(《外臺秘要》)、治血淋方(《圣濟總錄》)、保胎方(《梅師集驗方》)、生苧根散(《圣惠方》)、消癰疽方(《梅師集驗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冬、春季采挖,除去地上莖和泥土,曬干。一般選擇食指粗細的根,太粗者不易切片,藥效亦不佳。
炮制方法1、苧麻根: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2、苧麻根炭:取凈苧麻根片,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焦黃色時,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涼透。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苧麻根炭密閉,置通風干燥處。炭藥應注意攤晾散熱,防止復燃。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莖呈不規則圓柱形,稍彎曲,長4-30cm,直徑0.4-5cm;表面灰棕色,有縱紋及多數皮孔,并有多數疣狀突起及殘留須恨;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皮部棕色,木部淡棕色,有的中間有數個同心環紋,中央有髓或中空。根略呈紡錘形,長約10cm,直徑1-1.3cm;表面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斷面粉性。氣微,味淡,有粘性。以色灰棕、無空心者為佳。
飲片性狀1、苧麻根:為圓形或類圓形厚片,木部淡黃色,中間有數個同心環紋,纖維性,皮部灰褐色。周邊灰棕色至灰褐色。氣微味淡,嚼之略有粘性。
2、苧麻根炭: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1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