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葉,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羊蹄RumexjaponicusHoutt.和尼泊爾酸模RumexnepalensisSpreng.的葉。具有涼血止血,通便,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主治腸風便血,便秘,小兒疳積,癰瘡腫毒,疥癬。
中文名稱
羊蹄葉性味歸經
味甘,性寒;歸心、脾、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涼血止血,通便,解毒消腫,殺蟲止癢。
主治腸風便血,便秘,小兒疳積,癰瘡腫毒,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含漱。
注意事項脾虛泄瀉者慎服。
化學成分羊蹄葉含槲皮甙。
藥理作用羊蹄葉煎劑在試管內對炭疽桿菌、白喉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和痢疾桿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尼泊爾羊蹄葉的水和乙醇提取物能對抗組胺對離體豚鼠回腸,乙酰膽堿及氯化氨甲酰膽堿對離體蛙腹直肌的興奮作用。以狗血壓為指標,尼泊爾羊蹄葉的水提取物能對抗組胺和擬膽堿藥及緩激肽對血壓的影響,而乙醇提取物僅能對抗組胺和擬膽堿藥對血壓的影響,表明兩者有抗組胺和抗膽堿作用。此外水提取物能使離體兔心收縮力減弱,心率減慢,冠脈血流量減少。
相關論述1、《日華子》:“貼葉治小兒疳蟲,殺胡夷魚、鮭魚、檀胡魚毒,亦可作菜食?!?/p>
2、《滇南本草》:“貼熱毒紅腫,血風癬疥?!?/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兒疳積:取羊蹄葉作菜食之。(《普濟方》)
2、治懸癰,咽中生息肉,舌腫:羊蹄草煮取汁,口含之。(《千金要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葉枯綠色,皺縮。展平后基生葉具較長葉柄,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6-22cm,寬4-9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邊緣微波狀皺褶;莖生葉較小,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氣微,味苦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1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