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荑,中藥名。為榆科榆屬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果實的加工品。具有殺蟲、消積。主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瀉痢、疥癬、惡瘡。
中文名稱
蕪荑拉丁文名
Pasta Ulmi別名
無荑、無姑、蕪荑仁、山榆子、山榆仁、白蕪荑、大果榆樹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殺蟲、消積。
主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瀉痢、疥癬、惡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脾胃虛弱者慎服。不宜多服。
化學成分含鞣酸、糖分、揮發油等成分。
藥理作用1、對寄生蟲的影響:蕪荑的醇浸提取物在體外對豬蛔蟲、蚯蚓、螞蟥皆有顯著殺滅作用。
2、對多種真菌的影響:蕪荑浸液(1:2)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等12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乙醚提取的揮發油,給兔口服1g/kg未見毒性。
相關論述《海藥本草》:治冷痢心氣,殺蟲止痛,又治婦人子宮風虛,孩子疳瀉。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蟲積腹痛,蟲得辛則伏,得苦則下,可與檳榔、木香研末,石榴根煎湯送服,如蕪荑散(《仁齋直指方》)。
2、治小兒疳積,可與使君子、蘆薈、夜明砂、白術、人參、茯苓、甘草同用,治療小兒疳積腹痛有蟲、消瘦泄瀉者,如布袋丸(《補要袖珍小兒方論》)。
鑒別用藥1、蕪荑與蕪荑醬:蕪荑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能殺蟲消積,用于各種蟲積腹痛及小兒疳積等。蕪荑醬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實與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醬,味辛、性溫。有殺蟲,除瘡癬之功。《唐本草》云“殺三蟲”。《本草拾遺》曰“主五雞病,除瘡癬。
2、芫荑與蕪青:蕪荑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能殺蟲消積,散寒止瀉,祛風燥濕。主要用治蟲積腹痛,蛔蟲、蟯蟲病,疥癬惡瘡,風寒濕痹,腸風痔漏等。蕪青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的塊根及葉。其味苦辛甘,性平,功能開胃下氣,利濕解毒。《醫林纂要》“利水解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卜”。用治食積不化,黃疸消渴,熱毒風腫,疔瘡,乳癰等。
3、蕪荑與雷丸:二藥皆能殺蟲,然蕪荑殺蟈蟲為主,雷丸則偏殺絳蟲。
相關藥品驅蟲片、化蟲丸。
相關方劑蕪荑散(《醫燈續焰》)、直指蕪荑散(《景岳全書》)、疳積散(《證治準繩》)、四味肥兒丸(《證治準繩》)、狼牙散(《圣惠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5-6月當果實成熟時采下,曬干,搓去膜翅,取出種子。將種子55kg浸入水中,待發酵后,加入家榆樹皮面5kg,紅土15kg,菊花末2.5kg,加適量溫開水混全均勻,如糊狀,放板上攤平約1.3cm厚,截成徑約6.7cm的方塊,曬干,即為成品。亦可在5-6月采實取仁,用種子60%,異葉敗醬20%,家榆樹皮10%,混合制成扁平方形,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雜質。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加工品呈扁平方塊狀,表面黃褐色,有多數小孔和空隙,雜有纖維和種子。體質松脆而粗糙,斷面黃黑色,易成鱗片狀剝離。氣特異,味微酸澀。
飲片性狀參見藥材性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1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