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柏,中藥名。為石松科植物玉柏石松LycopodiumobscurumLinn.的全草。具有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腰腿痛,肢體麻木,跌打扭傷,小兒麻痹癥后遺癥。
中文名稱
玉柏別名
玉遂、千年柏、萬年松、鉻尾舒筋草、伸筋草、舒筋草性味歸經
味酸、微辛,性溫;歸肝、脾、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活血化瘀。主治 風濕痹痛,腰腿痛,肢體麻木,跌打扭傷,及小兒麻痹癥后遺癥。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化學成分玉柏石松含生物堿:α-玉柏堿、β-玉柏堿、玉柏寧堿、石松堿、石松定堿、棒石松寧堿、二氫石松堿、O-乙酰基二氫石松堿、扇石松堿即棒石松堿、β-洛葉堿、石松葉堿、去-N-甲基-α-玉柏堿、去-N-甲基-β-玉柏堿、尖葉石松醇堿、羥丙基石松定堿、石松諾亭醇堿、玉柏石松醇堿、表玉柏石松醇堿及乙酰玉柏石松醇堿等、并認為HuTM等所得玉柏寧堿是分離過程中產生的人工矯作物、并非本植物原有成分;萜類化合物:α-芒柄花醇、21-表千層塔烯二醇、千層塔烯二醇、26-去甲-8-氧代-α-芒柄花醇、26,27-雙去甲-8,14-二氧代-α-芒柄花醇等;甾體類化合物:3β,7α-二羥-豆甾-5-烯、3β,7β-二羥-豆甾-5-烯、3β,6β-二羥-豆甾-4-烯、3β,5α,6β-三羥豆甾烷。此外、還含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它們的葡萄糖甙;蒽醌類化合物:大黃素甲醚、大黃素、大黃素甲醚-8-D-葡萄糖甙及大黃素-8-D-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1、解熱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血壓上升。
3、對平滑肌的影響:興奮離體子宮。
相關論述1、《別錄》:“輕身,益氣,止渴。”
2、《本草拾遺》:“取根莖浸酒,去風血,除風瘙,宜老。”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關節痛:玉柏30g,絲瓜絡15g。酒水各半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小兒麻痹后遺癥:玉柏30g,尋骨風15g,松節15g,萱草6g,杜衡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附注 同屬植物萬年松的全草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地均稱伸筋草,并同等使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采收,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全草淡綠色。莖細長,粗1-2mm,上部分枝密集。葉通常6列,鉆狀披針形,長2-4mm,銳尖,質厚。孢子囊穗,生于小枝的頂端,長5-8cm,圓柱形,黃褐色,孢子葉寬卵圓形,有短柄,多行覆瓦狀排列,邊緣有粗齒,孢子囊黃褐色,腋生,圓腎形。質柔軟,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2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