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節,中藥名。為睡蓮科蓮屬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根莖節部。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主治吐血、咯血、衄血等多種出血證。
中文名稱
藕節拉丁文名
Nelumbinis Rhizomatis Nodus別名
光藕節、藕節巴性味歸經
味甘、澀,性平;歸肝、肺、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藕節、藕節炭)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收斂止血。
主治主要用于吐血、咯血、衄血等多種出血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鮮用搗汁,可用60g左右取汁沖服;或入散劑。
禁忌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維生素B1、抗生素、苷類、生物堿、亞鐵鹽制劑、碳酸氫鈉制劑配伍應用,可產生沉淀,影響吸收。
2、不宜與異煙肼配伍應用,分解失效。
3、不宜與酶制劑配伍應用,可改變性質,降效或失效。
4、不宜與維生素B4配伍應用,可形成絡合物,降效或失效。
注意事項忌鐵器。
化學成分含天冬酰胺及鞣質。
藥理作用對血液系統的影響:藕節能縮短凝血時間,可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相關論述1、《本草綱目》: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
2、《本草綱目拾遺》:藕節粉,開膈,補腰腎,和血脈,散一切瘀血,生一切新血,產后及吐血者食之尤佳。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治咳血、咯血,可與阿膠、白及、枇杷葉等同用,如白及枇杷丸(《證治準繩》);治血淋、尿血,常配小薊、通草、滑石等同用,如小薊飲子(《重訂嚴氏濟生方》)。
相關配伍藕節配白茅根:藕節甘澀平,收斂止血,化瘀;白茅根甘寒,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二藥配伍,則涼血止血力強,且涼血無滯血之弊。適用于熱證、實證所致的各種出血。炒炭配伍,則收斂止血力強,且止血不留瘀。適用于因虛、寒或寒熱不明顯所見的出血。
鑒別用藥棕櫚炭與藕節:二藥均為收斂止血藥,具有收斂止血之功,用于各種出血證。但棕櫚炭苦澀收澀性強,多用治岀血過多而無邪熱瘀滯者。藕節甘澀性平,收斂止血,兼能化瘀,止血而無留瘀之弊,對吐血兼有瘀者,尤為適宜;又能入肺而治咳血。
相關藥品荷葉丸、八寶治紅丸。
相關方劑雙荷散(《圣惠方》)、三生益元散(《醫方考》)、藕節散(《赤水玄珠》)、二鮮飲(《醫學衷中參西錄》)、干藕節散(《雜病源流犀燭》)。
藥膳食療藕節止咳湯:
1、功效:有助于清熱涼血、補中緩急、止咳、益氣,是一道富含營養又能止咳涼血的湯飲。
2、原材料:藕節30g,杏仁15g,甘草6g,米12杯,冰糖適量。
3、做法:所有材料用清水洗凈備用。將藕節、甘草放入電鍋中,內鍋加水4-6杯,外鍋加1/2杯,煮至開關跳起后,即可濾渣取汁、放涼備用。將米、杏仁、1/2的藕節甘草汁倒入果汁機中打成漿。把剩下的藕節甘草汁煮沸后,慢慢倒入打好的米漿中攪勻,再加入冰糖調勻。將藕節汁放入燒鍋中約燜煮1小時后即可飲用。
4、用法:任意服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冬或春初挖取根莖(藕),洗凈泥土,切下節部,除去須根,曬干。
炮制方法1、藕節: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剪去藕頭和須根,洗凈,干燥。
2、藕節炭:取凈藕節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呈黃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晾干。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防蛀。
藥材鑒別
鑒別取本品粉末1g,加稀乙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藕節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丙氨酸對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及對照藥材溶液各10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C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本品呈圓柱形,長2-4cm,直徑約2cm。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節部膨大,有多數殘留須根或圓形須根痕,節兩端殘留部分的表面有縱紋。體輕而質硬,不易折斷,橫斷面中央有較大的圓孔7-9個,大小不等。氣無,味甘、澀。
飲片性狀1、藕節:參見藥材性狀。
2、藕節炭:形如藕節,表面焦黑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2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