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箔,中藥名。為自然元素類銅族礦物自然銀NativeSilver經加工而成的薄片。分布于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湖北等地。具有安神,鎮驚,定癇之功效。常用于驚癇癲狂,心悸恍惚,夜不安寐。
中文名稱
銀箔別名
銀薄、銀頁、銀泊性味歸經
味辛,性平,歸心、肝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礦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安神,鎮驚,定癇。
主治驚癇癲狂,心悸恍惚,夜不安寐。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一般多作丸藥掛衣。
注意事項1、勿煉粉入藥服。
1、《得配本草》:“畏石亭脂、砒石、磁石、荷葉、蕈灰、羚羊角、烏賊骨、黃連、甘草、飛廉、鼠尾、龜甲、生姜、地黃、羊脂、蘇子油。”
2、《本草述鉤元》:“過服亦能傷肝。”
藥理作用鎮靜作用。
相關論述1、《別錄》:“銀生永昌,采無時。”
2、《本草經集注》:“銀之所出處,亦與金同,但皆是生石中。煉鉺法亦相似。永昌本屬益州,今屬寧州。”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舒心膏:主治神經衰弱,情緒低落,心悸心慌,心臟顫抖,浮腫腹水,食積不化,性欲減退,關節疼痛等。
相關配伍1、治心虛驚悸,或因憂慮,神氣不安:茯神(去木)、人參、甘草(炙,銼)、龍齒各一兩半,升麻、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銀箔二百片,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早晚食后米飲下。(《圣濟總錄》鎮心丸)
2、治小兒伏熱潮發者:銀箔十片,續隨子一分(去皮,研),青黛一分,蘆薈一分(研),胡黃連末一分,麝香一錢。上通研勻細,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至二粒,煎薄荷湯下,量兒大小加減。(《小兒醫方妙選》銀箔丹)
附注古代本草以銀供藥用的,始見于《別錄》“銀屑”條,其后《本草拾遺》又出“生銀”條,據《本草圖經》記載,銀屑多從含銀礦中冶煉而得,生銀則指未經冶煉的自然銀,功用主治基本相同。唐代以后都取銀箔入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加工銀時,將自然銀錘成極薄的紙狀薄片。原品入藥。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通常呈正方形薄片狀。長寬為93.3mm,多夾于面積相同的薄紙層中。銀白色。表面平坦,但具微細皺紋。金屬光澤;不透明。質菲薄,易漂浮,并易皺折而破裂。氣、味皆無。
以張完整、色雪白、菲薄者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2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