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野百合CrotalariasessilifloraL.的全草。分布于東北、華北、中南以及西南各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積之功效。用于痢疾,熱淋,喘咳,風濕痹痛,疔瘡癤腫,毒蛇咬傷,小兒疳積,惡性腫瘤。
中文名稱
野百合別名
農吉利、佛指甲、山油麻、野芝麻、芝麻響鈴鈴、貍豆、狗鈴草、小響鈴、野花生、羊屎蛋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平。歸肺、肝、大腸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消積。主治 用于痢疾,熱淋,喘咳,風濕痹痛,疔瘡癤腫,毒蛇咬傷,小兒疳積,惡性腫瘤。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撒敷;或鮮品搗敷;或煎水洗。注意事項 本品有毒,內服宜慎。有肝腎疾患者禁服。藥理作用1、抗腫瘤作用。
2、其他作用,可降低血壓,興奮子宮,抗柞蠶病毒作用。
3、體內過程,吸收和代謝迅速。
4、毒性,有毒。
相關論述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利濕消積。”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用于治療惡性腫瘤。
2、治療慢性氣管炎。
相關配伍1、治風濕關節痛:野百合、全緣榕各15g,南蛇藤根24g,豬排骨酌量。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白帶:野百合30g,水楊柳15g,白雞冠花15g,白花烏豆30g,木通30g,土茵陳15g。煮雞蛋食。(《湖南藥物志》)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稍有分枝,表面灰綠色,密被灰白色茸毛。單葉互生,葉片多皺縮卷曲,完整者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暗綠色,下表面有柔毛,全緣,莢果長圓柱形,長1-1.4cm,包于宿存花萼內,宿萼5裂,密被棕黃色或白色長毛;種子細小,腎形或心形而扁,成熟時棕色,有光澤。氣無,味淡。以色綠、完整、果多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3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