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不撲,中藥名。為五加科植物虎刺楤木Araliaarmata(Wall.)Seem.的根、根皮和枝葉。分布于江西、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貴州等地。具有散瘀,祛風,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濕熱黃疸,淋濁,水腫,痢疾,白帶,胃脘痛,頭痛,咽喉腫痛,乳癰,無名腫毒,瘰疬。
中文名稱
鷹不撲別名
小郎傘、鳥不宿、刺老包、土花椒、百鳥不落、雷公木、小鳥不企、癥狀登追、不安丹、鳥不站、雷公刺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祛風,利濕,解毒。主治 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濕熱黃疸,淋濁,水腫,痢疾,白帶,胃脘痛,頭痛,咽喉腫痛,乳癰,無名腫毒,瘰疬。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搗爛拌酒炒熱敷;或煎湯熏洗。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藥理作用 抗胃潰瘍作用。相關論述1、《廣西本草選編》:“祛風利濕,散瘀消腫。治急性傳染性肝炎,急性腎炎,前列腺炎,咽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乳腺炎,瘡癤,無名腫毒。”
2、《廣西民族藥簡編》:“根水煎服,治高血壓頭痛,神經衰弱頭痛,消化不良;水煎服或浸酒服,治風濕跌打;與雞肉煎服,治急性哮喘;搗爛敷患處,治小兒疔瘡;全株水煎洗患處,兼用根搗爛敷患處,治跌打損傷,坐骨神經痛。3、《西雙版納傣藥志》:“治眼黃,全身發黃,小便黃,痢疾,跌打損傷,嘔吐。鎮咳祛痰,配煙筒花皮、菠蘿蜜根煎服治痰喘咳嗽。”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跌打腫痛:鷹不撲250g,用好酒1500g浸7天。外搽患處;每日服藥酒3次,每次15-30g。或取鷹不撲鮮根適量,搗爛,酒炒,敷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手冊》)
2、治風濕骨痛:鷹不撲枝葉、紅龍船花葉、雞爪風葉、爬山虎各適量。水煎,洗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手冊》)
附注 與本種效用相同的有鳥不企,植株較高大,枝被疏刺,葉軸,花序和小葉兩面密被黃色茸毛,小葉綠色,較大,長6-15cm,寬3-8cm。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枝葉,秋后采收根或根皮,鮮用或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常分枝,彎曲,長30-45cm,直徑0.5-2cm,表面土黃色或灰黃色,栓皮易脫落,脫落處呈暗褐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具橫向凸起的皮孔和圓形的側根痕。質硬,易折斷,粉性,斷面皮部暗灰色,木部灰黃色或灰白色,有眾多小孔(導管)。氣微,味微苦、辛。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5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