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渣果,中藥名。為葫蘆科植物油渣果Hodgsoniamacrocarpa(Bl.)Cogn.的種仁或果皮。分布于廣西、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外傷出血,瘡癤腫毒,濕疹。
中文名稱
油渣果性味歸經
味甘,性涼。歸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治 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外傷出血,瘡癤腫毒,濕疹。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6-9g。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或取種仁搗油涂擦。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油渣果)果皮6-9g,研粉,開水送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外傷出血:用(油渣果)果皮研粉,撒敷。(《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瘡癤腫毒、濕疹:用(油渣果)種仁油外涂。(《全國中草藥匯編》)
附注 油渣果根亦藥用,味苦,性寒。小毒。殺菌,催吐,截瘧。適用于瘧疾等癥。內服:1.5-3g,胡椒引,水煎服。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果,剖取種仁,洗凈,曬干或鮮用。果皮,曬干研末。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5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