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茸,中藥名。為膠蚧科動物紫膠蟲LacciferlaccaKerr.在樹枝上所分泌的干燥膠質。分布于臺灣、廣東、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用于麻疹,斑疹不透,月經過多,崩漏,瘡瘍,濕疹,外用可治瘡瘍不斂,腫毒。
中文名稱
紫草茸性味歸經
味甘、咸,性平。歸肺、肝經毒性
小毒《新修本草》藥材分類
動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解毒。主治 用于麻疹,斑疹不透,月經過多,崩漏,瘡瘍,濕疹,外用可治瘡瘍不斂,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熬膏涂敷。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相關論述 《新修本草》:“主五臟邪氣,帶下,止痛,破積血,金創生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瘡痘出不快及變陷者:紫草茸0.3g,陳皮0.15g。上粗末,新汲水煎服。(《直指小兒方》)
2、治黑痘形如牽牛,色瘀敗:紫草茸3g,蟬蛻二十五枚。水煎服。(《曾氏醫書四種》)
3、治痘瘡皮破,漿水泛出,或手搔傷損:紫礦研極細末敷之。(《本草匯言》)
4、治產后血運,狂言失志:紫礦30g。為末,酒服二錢匕。(《綱目》引《徐氏家傳志》)
附注 《本草圖經》:“《交州地志》亦云:本州歲貢紫礦,出于蟻壤。乃知與血竭雖俱出于木,而非一物明矣。今醫亦罕用,惟染家所須耳。”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用刀將紫膠剝下,除去雜質,平攤放在陰涼通風地方,厚度不超過15cm。要經常翻動,使之干燥不結塊。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枝梗及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成小塊。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半圓柱狀,長短寬狹不一,長3-10cm,寬1-1.5cm。紫褐色或紫紅色,表面凹凸不平,有皺紋及小蟲眼孔隙,附著于樹枝處呈凹溝狀,邊緣鈍圓。質硬而脆,可折斷。斷面有平行排列的長圓形或圓形蟲窩,內有長卵形或圓形蟲尸,褐色或暗紅色。氣微臭,味淡。遇熱則軟化而發粘。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5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