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葉,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柚Citrusmaxima(Burm.)Merr.的葉。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具有行氣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頭風痛,寒濕痹痛,食滯腹痛,乳癰,扁桃體炎,中耳炎。
中文名稱
柚葉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功效作用
功能行氣止痛,解毒消腫。
主治頭風痛,寒濕痹痛,食滯腹痛,乳癰,扁桃體炎,中耳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陰虛內熱者慎用。
藥理作用消炎,鎮痛作用。
相關論述1、《本草求原》:“消風腫,辟穢。”
2、《全國中草藥匯編》:“解毒消腫,治乳腺炎,扁桃體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頭風痛:柚葉,同蔥白搗,貼太陽穴。(《綱目》)
2、治凍瘡:柚葉30g,干姜10g。共煮水浸泡凍瘡部位,每日2次,每次約泡半小時。(《食治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葉,鮮用或曬干備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葉多皺縮卷曲,展平后呈卵形至橢圓狀卵形,長6-15cm,先端漸尖或微凹,邊緣具稀鋸齒。表面黃綠色,背面淺綠色,對光透視,可見無數透明小點(油室)。葉柄處有倒心形寬翅,長2-5cm。質脆,易撕裂。氣香,味微苦、微辛。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5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