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茄樹,中藥名。為茄科茄屬植物野茄樹SolanumverbascifoliumL.的根或葉。分布于我國南方各省。具有行氣止痛,消腫解毒,生肌收斂之功效。用于(根)胃痛,腹痛,骨折,跌打損傷,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葉)外用于癰癤腫毒,皮膚潰瘍,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野茄樹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脾、肺、膀胱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氣止痛,消腫解毒,生肌收斂。主治 用于(根)胃痛,腹痛,骨折,跌打損傷,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葉)外用于癰癤腫毒,皮膚潰瘍,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根:6-15g,外用:葉適量,搗爛敷患處。注意事項 本品有毒,以果最毒,內服宜慎。藥理作用1、對平滑肌的作用,對腹直腸肌有輕度的興奮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有降壓作用。
3、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延長睡眠時間。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行氣止痛,消腫解毒,生肌收斂。根用于胃痛,腹痛,骨折,跌打損傷,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葉外用于癰癤腫毒,皮膚潰瘍,外傷出血。”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手腳痛風:鮮野茄樹適量,搗碎和酒炒熱,推擦患部。(《閩南民間草藥》)
2、治癬:野茄樹煨水洗患處。
3、治無名腫毒:野茄樹適量,搗絨敷患處。(2-3方出自《貴州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略彎曲,上部多分枝,長32-45cm,直徑1.2-3.2cm,表面灰黃色至淡黃色,稍粗糙,具細縱皺紋及橫長突出的皮孔,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木部灰白色。氣微,味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7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