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山姜,中藥名。為姜科植物艷山姜Alpiniazerumbet(Pers.)Burtt.etSmith的根莖和果實。分布于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各地。具有溫中燥濕,行氣止痛,截瘧之功效。常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脹滿,痰食積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
中文名稱
艷山姜別名
玉桃、草扣、大良姜、大草蔻、假砂仁、土砂仁、草豆蔻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澀,性溫,歸肺、大腸、脾、胃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燥濕,行氣止痛,截瘧。主治 心腹冷痛,胸腹脹滿,痰食積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種子或根莖3-9g;種子研末,每次1.5g。外用:適量,鮮根莖搗敷。注意事項陰虛燥熱之癥忌用。
藥理作用抑制離體蛙心;收縮離體豚鼠腸管;對小鼠毒性很小。
相關(guān)論述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燥濕祛寒,除痰截瘧,健脾暖胃。治心腹冷痛,胸腹脹滿,痰食積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
2、《廣西本草選編》:“燥濕散寒,行氣止痛,截瘧。主治胃脘冷痛,消化不良,嘔吐泄瀉,瘧疾。”
3、《福建藥物志》:“主治急性胃腸炎,噎膈,疝氣,疽。”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用于胃痛、癰疽、急性胃腸炎和體質(zhì)虛弱久咳等。
相關(guān)配伍1、治胃痛:艷山姜、五靈脂各6g。共研末。每次3g,溫開水送服。(《福建藥物志》)
2、治疽:艷山姜根莖60g,生姜2片,江南香0.3g。共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附注該物種在貴州產(chǎn)量及蘊藏量大,可大量開發(fā)利用。產(chǎn)區(qū)稱艷山姜的果實為“砂仁果”,作為香料使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根莖全年均可采,鮮用或切片曬干。果實將熟時采收,烘干。
保存方法
置陰涼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果實呈球形,兩端略尖,長約2cm,直徑1.5cm,黃棕色,略有光澤,有10數(shù)條隆起的縱棱,頂端具一突起,為花被殘基,基部有的具果柄斷痕。種子團瓣排列疏松,易散落,假種皮膜質(zhì),白色。種子為多面體,長4-5mm,直徑3-4mm。味淡,略辛。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7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