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參,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萬壽竹Disporumcantoniense(Lour.)Merr.的根及根莖。分布于長江以南及陜西、臺灣、西藏等地。具有祛風濕,舒筋活血,清熱祛痰止咳之功效。用于風濕痹證,關節腰腿疼痛,跌打損傷,骨折,虛勞,骨蒸潮熱,肺癆咯血,肺熱咳嗽,燙火傷。
中文名稱
竹葉參別名
白龍須、竹葉七、白毛七、豪豬七、石竹根、竹節參、竹根七、百尾筍、白根藥、小竹根、倒竹散、老虎姜、竹林消、倒竹傘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涼。歸肝、腎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濕,舒筋活血,清熱祛痰止咳。
主治用于風濕痹證,關節腰腿疼痛,跌打損傷,骨折,虛勞,骨蒸潮熱,肺癆咯血,肺熱咳嗽,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根熬膏涂。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
藥理作用萬壽竹制劑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與西地蘭、毒毛花苷比較,其減慢心率的作用更為明顯。
相關論述1、《江西草藥》:“祛風散熱,舒筋活血。”
2、《陜西中草藥》:“滋陰補虛,祛風濕,活絡鎮痛。治虛勞,骨蒸潮熱,肺結核,心慌氣短,風濕腰腿痛。坐骨神經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手足麻痹:山竹花根60g,雞蛋1個。水燉,服湯食蛋。
2、治風濕痛:山竹花根18g,紅孩兒根15g,茜草根、大血藤根、虎刺根各9g。用白酒500ml浸泡7天,每次15-60ml,早晚各1次。
3、治腰痛:山竹花根適量。研末,每次6g,水酒沖服,早晚各1次。(1-3方出自《江西草藥》)
4、治虛勞,骨蒸潮熱:竹葉參60g,太白洋參、黃精、細辛各30g,燉豬肉食。(《陜西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間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干燥根莖呈扁圓柱形,彎曲,長5-10mm,直徑約5mm,下面生有多數細根。根呈圓柱形,略扭曲,長4-10mm,直徑1-2mm;表面黃棕色,具細縱紋。質硬脆,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淡棕色。氣微,味甘、微辛。
以根粗、色黃棕色為佳。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9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