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葉,中藥名。為榆科植物榆樹UlmuspumilaL.的葉。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長江以南多系栽培。具有清熱利尿,安神,祛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石淋,尿濁,失眠,暑熱困悶,痰多咳嗽,酒皶鼻。
中文名稱
榆葉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利尿,安神,祛痰止咳。
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石淋,尿濁,失眠,暑熱困悶,痰多咳嗽,酒皶鼻。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
注意事項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論述1、《食療本草》:“利小便,主石淋。”
2、《本草拾遺》:“嫩葉作羹食之,壓丹石,消水腫。”
3、《普濟方》:“主小兒癇,小便不利,傷暑熱困悶。”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體虛浮腫:榆葉、榆樹皮各適量。取新鮮鯉魚250-500g左右的1條(去腸雜,洗凈),將上藥塞滿魚腹,水煮。食肉喝湯。(《安徽中草藥》)
2、治膽熱虛勞不眠:榆葉同酸棗仁等分,蜜丸,日服。(《綱目》)
3、治妒乳:榆木葉,生服一兩。(《普濟方》)
附注~出自《本草經集注》。~《本草綱目》:“榆葉暴干為末,淡鹽水拌,或炙或曬干,拌菜食之,亦辛滑下水氣。”~~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葉,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葉常皺縮,展平后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2-2.5cm,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色稍淺,葉脈明顯,側脈9-16對,脈腋有簇生的白色茸毛,葉緣有單鋸齒;葉柄長0.2-1cm。質脆,易碎。氣微,味稍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9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