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殼,中藥名。為弓蟹科動物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H.Milne-Edwards和日本絨螯蟹Eriocheirjaponicus(deHaan)的甲殼。中華絨螯蟹分布于我國沿海各地;日本絨螯蟹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等地。具有散瘀止血,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于蓄血發黃,血瘀崩漏,癰瘡腫毒,走馬牙疳,毒蟲螫傷。
中文名稱
蟹殼性味歸經
味咸,性寒。歸肝、脾經毒性
有毒(《千金·食治》)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散瘀止血,解毒消腫。
主治用于蓄血發黃,血瘀崩漏,癰瘡腫毒,走馬牙疳,毒蟲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煅存性,研末,5-10g。外用:適量,研末擦牙或調敷。
注意事項孕婦及脾胃虛寒者禁用。
藥理作用抑制癌細胞轉移作用。
相關論述1、《綱目》:“燒存性,蜜調,涂凍瘡及蜂蠆傷;酒服,治婦人兒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積。”
2、《本草崇原》:“攻毒,散風,消積,行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蓄血發黃,胸脅結痛而不浮腫者:蟹殼煅存性,黑糖調,無灰酒下三錢。(《本經逢原》)
2、治婦人血崩甚而腹痛:蟹殼燒存性,米飲下。(《證治要訣》)
3、治婦人產后惡露未絕:腌蟹殼燒灰為末。酒調服一二錢。(《古今醫統》)
4、治婦人乳癰硬腫:蟹殼灰一服即散。(《本經逢原》)
5、治乳巖:生蟹殼數十枚,放砂鍋內焙焦。研細末。每服二錢,陳酒沖服,不可間斷。(《串雅內編》)
附注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Miers)系梭子蟹科動物,其甲殼也可做蟹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加工或食用螃蟹時取殼,剔凈殘余的蟹肉、蟹爪及雜質,洗凈,干燥。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用時搗碎。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呈不規則的碎片。表面杏黃色或淺黃色,內表面為黃白色或淺黃白色,質堅硬。氣微腥,味咸。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89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