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掃把,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盾葉唐松草ThalictrumichangenseLecoy.exOliv.的全草或根。分布于遼寧、陜西、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具有清熱解毒,燥濕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黃疸,濕熱痢疾,小兒驚風,目赤腫痛,丹毒游風,鵝口瘡,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巖掃把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胃、大腸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燥濕。主治 濕熱黃疸,濕熱痢疾,小兒驚風,目赤腫痛,丹毒游風,鵝口瘡,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1.5-2g。外用:適量,煎湯洗患處。注意事項 虛寒者慎服。藥理作用 抗癌作用。相關論述1、《中國藥用植物志》:“全草,散寒除風,去目霧,消浮腫。治耳聾,身發(fā)黃。亦作健胃驅蛔藥。”
2、《貴州草藥》:“根,清熱解毒,驅風,解痙。”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小兒角弓反張:巖掃把研末,每次1.5-1.8g,開水沖服。(《貴州草藥》)
2、治風熱型蕁麻疹:巖掃把全草或根適量,煎湯洗患處。(《湖南藥物志》)
附注 該物種蘊藏量較小,應加以保護。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根和全草,分別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須根細如發(fā)絲,長5-10cm,直徑0.3-0.5mm;表面棕褐色;質脆,易折斷;味微澀。莖紫褐色,有細皺紋。羽狀復葉,多皺縮,展平后小葉片寬橢圓形至近圓,盾狀著生;葉面綠色,葉背暗紅或淡綠色。花序梗細長,無花瓣。氣微,味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0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