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箭桿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毛莖馬蘭AsterLasiocladusHayata的全草。分布于華東、西南等地。具有發汗解表,理氣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風熱感冒,周身疼痛,有時胸痛徹背,驟然胸口痛如刀刺。
中文名稱
青箭桿草別名
大柴胡、銀柴胡、馬蘭頭性味歸經
微苦、辛,性涼。歸心、肺、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發汗解表,理氣止痛。主治 用于風熱感冒,周身疼痛,有時胸痛徹背,驟然胸口痛如刀刺。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搗汁服;外用:搗敷。注意事項 忌油和豆腐。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發汗解表,理氣,止痛。”“治蛇咬傷:先將頭頂(百會)用針刺出微血,再用青箭桿草適量搗爛敷上,用扇頻扇至發涼及瘡口出黃水,病即減輕。”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陰箭(即胸口痛,突然起病,如刀刺一樣):青箭桿草葉三錢五分,白蒿二錢五分,小種巴茅心三根,兌開水搗爛,取汁服(用藥渣搓痛處),每次一酒杯(望謨)。
2、治周身疼痛,有時胸痛徹背:青箭桿草三錢,鐵箭風根(即地胡椒)二錢,共搗爛,兌淘米水服,每次半茶杯(獨山)。
3、治風熱感冒:青箭桿草根、牛蒡子根各三錢,紫蘇根二錢,桑樹根、黃巴茅根各一錢,煎水服,每日三次,每次半飯碗。
4、治蛇咬傷:先將頭頂(百會穴)用瓦針刺出微血,再用青箭桿草適量,搗爛敷上,用扇頻扇,至發涼和傷口出黃水,病即減輕(獨山)。(1-4方出自《貴州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1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