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杜鵑,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頭花杜鵑RhododendroncapitatumMaxim.的葉或花。具有祛痰止咳,暖胃止痛的功效。主治咳喘多痰,胃寒腹痛。
中文名稱
小葉杜鵑拉丁文名
CacumenRhododendronCapitati別名
黑香柴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止咳,暖胃止痛。主治 咳喘多痰,胃寒腹痛。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或浸酒;或研末,3-5g。
化學(xué)成分葉和嫩枝含多種揮發(fā)油,從中鑒定了20種化合物,其中首次從杜鵑屬植物分到的有:順式-α-羅勒烯,β-古蕓烯,α-葎草烯,左旋-16α-貝殼杉醇,乙酸龍腦酯,α-松油醇,4-松油醇,反式松香芹醇,芳樟醇和環(huán)氧葎草烯-Ⅱ等10種化合物,其余10種化合物為:右旋-α-蒎烯,消旋-β-蒎烯,β-月桂烯,δ-蓽澄茄烯,γ-芹子烯,α-芹子烯,η-芹烯,反式-β-金合歡烯,前異菖蒲烯二醇和檜腦。從其水提取物中分離到10種成分,分別鑒定為;東莨菪素,梣皮素,木藜蘆毒素Ⅰ、Ⅱ、Ⅳ,棉子糖,金絲桃甙,頭花杜鵑素Ⅰ,槲皮素和楊梅樹皮素。
相關(guān)論述1、《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止咳平喘,祛痰。主治慢性氣管炎,哮喘。”
2、《中國民族藥志》:“祛胃寒,生胃熱,平喘,止咳。用于寒性培根病,胃寒癥,胃寒腹痛及咽喉腫痛,咳嗽痰喘。”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治慢性氣管炎、哮喘:(小葉杜鵑)鮮品6-9g,水煎服;或干品60g,白酒500ml,浸泡1星期,去渣,每次10ml,每日服2次。(《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葉全年可采,鮮用或陰干、或切段蒸餾取揮發(fā)油用;花6-7月采,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葉片多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圓形,長1.0-1.5cm,寬4-7mm,兩端鈍圓,全緣,邊緣微向下反卷,上面密被銀白色或綠色腺鱗;葉柄長約3mm,被鱗片。
花皺縮破碎,淡棕黃色、淡藍色或紫藍色,完整者,花萼5深裂,裂片卵圓形,花冠漏斗狀,雄蕊10,花藥卵形,棕紅色。氣濃香,味苦、微澀。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