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昏雞頭,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麗江耳蕨Polystichumlichiungense(C.H.Wright)Ching的根莖或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殺蟲之功效。常用于鼻衄,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腸寄生蟲病。
中文名稱
小葉昏雞頭性味歸經
味甘、微澀,性平。入心、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血,殺蟲。主治 用于鼻衄,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腸寄生蟲病。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味微澀,性平。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止癢的功能。用于大便出血、外傷出血,驅蟲。”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大便下血:小葉昏雞頭配地榆、槐角各30g。燉豬大腸服。
2、驅蟲:小葉昏雞頭配使君子、雷丸各9-15g。煎水,早上空腹服。
3、治外傷出血:小葉昏雞頭全草炒焦,配田基黃等量為末,撒布患處。(1-3方出自《西昌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除去或不去葉,洗凈,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