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腎藤,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鄂羊蹄甲Bauhiniaglauca(Wall.exBenth.)Benth.subsp.hupehana(Craib)T.Chen的根或莖葉。分布于甘肅、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具有收斂固澀,解毒除濕之功效。用于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遺尿,尿頻,白帶,子宮脫垂,痢疾,痹痛,疝氣,睪丸腫痛,濕疹,瘡癤腫痛。
中文名稱
雙腎藤別名
夜關門、羊蹄甲、馬蹄、羊蹄藤、豬腰藤、馬鞍藤、鷹爪風、缺月藤、燕尾藤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平。歸腎、大腸經毒性
無毒《貴陽民間藥草》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斂固澀,解毒除濕。主治 用于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遺尿,尿頻,白帶,子宮脫垂,痢疾,痹痛,疝氣,睪丸腫痛,濕疹,瘡癤腫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藥理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及大腸、炭疽、白喉、傷寒、痢疾、綠膿等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草》:“收斂止血,治咳嗽遺尿,咯血,為止血要藥。”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于治療體虛久病脫肛,子宮脫垂,感冒,陰道流血,遺精和遺尿等。相關配伍1、治咳嗽咯血,吐血:夜關門30-60g。燉豬肺或煎水吃。
2、治大腸下血:夜關門30g,芭蕉根30g,苧麻根15g,皂角刺6g,黃精15g。將藥放入豬大腸內,或煨甜酒糟服。(1-2方出自《貴陽民間藥草》)
3、治痢疾:(湖北羊蹄甲)根30-6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治癲癇:擬粉葉羊蹄甲莖30g,石膏15g,石灰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5、治瘡癤腫毒:(湖北羊蹄甲)葉研粉,二次淘米水調敷。痛甚者,敷藥前后并以葉煎水洗。(《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野生的秋季挖根,栽培的于栽培3、4年后,秋季挖根,曬干;莖葉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圓柱形,稍扁,大小長短不一,直徑1-3.5mm。表面褐色,有細縱皺紋及橫長皮孔,并有少數細須根或殘留須根痕,有的成凹溝。質堅硬,斷面皮部褐棕色,木部色稍淡,密布細小孔洞(導管)。無臭,味澀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