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下花,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白背兔耳風AinsliaeapertyoidesFranch.var.albo-tomentosaBeauverd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散瘀止血,消腫散結之功效。用于風濕痹痛,血瘀經閉,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外傷出血,瘰疬結核,風寒喘咳。
中文名稱
葉下花性味歸經
味苦,性溫。歸肝、腎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散瘀止血,消腫散結。主治 用于風濕痹痛,血瘀經閉,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外傷出血,瘰疬結核,風寒喘咳。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注意事項 孕婦忌服。相關論述 《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用于風寒喘咳。”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于治療風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疼痛,骨折腫痛,閉經,外傷出血,淋巴結核和感冒咳嗽等。相關配伍1、治風濕跌打,筋骨疼痛:葉下花9-15g。水煎服或泡酒服。
2、治月經不調,大腸下血:葉下花9-15g。水煎服。(1-2方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3、治外傷出血:葉下花藥末撒傷口。(《云南中草藥選》)
附注 云南、四川尚產有葉下花(正種)AinsliaeapertyoidesFranch.亦可同等入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82.html






